nacl盐美拍主播资料
㈠ NaCl是化学意义上的盐吗
化学意义上的盐有很多,NaCl
是化学意义上的盐,也是我们平时说的食用盐。。
谢谢点赞
㈡ 石盐(Halite)(NaCl)
[化学组成]Na39.4%,Cl60.6%;常含有Br,Rb,Cs,Sr等以及气泡、卤水、泥质、有机质等包裹体,还有Ca,Mg氯化物的机械混入物。
[结晶形态]等轴晶系。常见晶形为立方体{100}(图14-3),其次为八面体{111}与立方体{100}的聚形,偶见有完好的八面体。有时可看到漏斗状的立方体骸晶。集合体呈粒状、致密块状或疏松盐华状。
图14-3石盐晶状
[物理性质]无色透明者少,因含杂质而呈各种颜色,含泥质呈灰色,含氢氧化铁呈黄色,含氧化铁呈红色,含有机质呈黑褐色,呈蓝色者与钠离子获得自由电子后变为中性原子有关(常因钾放射性同位素引起);玻璃光泽,受风化后呈油脂光泽。解理{100}完全(平行电性中和面)。硬度2~2.5。相对密度2.1~2.2。性脆。易溶于水,有咸味。烧之呈黄色火焰。熔点804℃。
[成因及产状]主要产于气候干旱的内陆盆地盐湖中,少量的石盐系火山喷发凝华的产物。我国石盐资源丰富,除沿海各省盛产海盐外,在西北和西南、中南、华东各地区岩盐和湖盐均有大面积存在。
[鉴定特征]立方体晶形,硬度低,易溶于水,有咸味等为其主要特征。
[主要用途]为不可缺少的食料和食物防腐剂;用于化工及纺织工业;也可作为提炼金属钠的原料;在电气工业上石盐用于制作发光的充钠蒸气灯泡等;带蓝色的石盐可作为寻找KCl的标志。
㈢ 氯化钠(NaCl,俗称食盐)有哪些用途
生活上做调味品,医疗上有生理盐水,可作为制造其他钠盐的原料
㈣ 氯化钠的俗名不是叫食盐吗为什么是错的一个个选项分析否则不给予理睬,感激不尽,捣乱勿进!
氯化钠的俗名不是食盐,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
氯化钠是纯净物,食盐是混合物,二者并不是等同的概念。食盐中的主要成分为氯化纳,除此之外食盐中还含有钡盐、氯化物、镁、铅、砷、锌、硫酸盐等杂质,食盐是以混合物的形态存在的,而氯化钠是指纯净物。

(4)nacl盐美拍主播资料扩展阅读:
食盐的化学性质:
1、可以与硝酸银反应得到氯化银沉淀;
2、固体食盐可以与浓硫酸共热得到氯化氢气体;
3、电解氯化钠溶液可得到氯气、氢气和氢氧化钠;
4、电解熔融氯化钠可得到单质钠和氯气。
㈤ Nacl是什么物质 是属于什么类型的盐
盐,盐酸盐,也叫氯化物,还可以是钠盐,以及可溶性盐...很多的小分类都是
㈥ NaCl为什么属于盐
盐是指金属阳离子(或NH3)和非金属阴离子组成的化合物。NaCl是由Na+和Cl-组成。所以它是盐。在水溶液中电离成钠离子和氯离子,没有酸跟离子。
㈦ 美拍直播盐盐个锤哥闹什么矛盾了
都在撕逼
㈧ 谁能给我一点氯化钠和其它盐的的资料
我是初中化学吧的吧主,看到了你的留言(http://post..com/f?kz=176521948),特地过来的。
初中范围内要掌握的盐一般有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和硫酸铜。
下面分别给你进行简要的介绍:
名称:氯化钠
俗称:食盐
类型:正盐、氯盐(盐酸盐)、钠盐、离子化合物
化学式:NaCl
相对分子质量:58.443
物理性质:
外观:无色透明晶体
密度:2.165g/cm^3
熔点:801 ℃
沸点:1413 ℃
溶解度:36.0g(20℃),39.1g(100℃)
其他:味咸
化学性质:
离子性质:具有Na+和Cl-的一切性质
溶液酸碱性:中性
制备:
实验室:NaOH + HCl == NaCl + H2O
工业:蒸干海水(盐湖水)并提纯。
用途:
①生活中做调味剂,腌制咸味食品;
②氯碱工业上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取氯气、氢气和氢氧化钠;
③配制生理盐水和融雪剂。
名称:碳酸钠
俗称:苏打、纯碱、碱、碱面、苏打粉、洗粉、洋碱、曹达灰、钠碱
类型:正盐、碳酸盐、钠盐、离子化合物
化学式:Na2CO3
相对分子质量:105.989
物理性质:
外观:白色粉末
密度:2.532g/cm^3
熔点:858.1℃
沸点:高温分解
溶解度:36.0g(20℃),39.1g(100℃)
其他:味咸
化学性质:
离子性质:具有Na+和CO32-的一切性质
溶液酸碱性:碱性
制备:
实验室:CO2 + 2NaOH == Na2CO3 + H2O
工业:开采水碱,联碱法(候式制碱法)。
用途:
①食品添加剂;
②生产肥皂、造纸、洗涤剂;
③冶金工业的助熔剂、软水剂。
名称:碳酸氢钠
俗称:小苏打、重碳酸钠、酸式碳酸钠、食粉、焙烧苏打、焙碱、重曹、重碱
类型:酸式盐、碳酸氢盐、钠盐、离子化合物
化学式:NaHCO3
相对分子质量:84.007
物理性质:
外观:白色粉末
密度:2.20g/cm^3
熔点:270℃发生分解:2NaHCO3 == Na2CO3 + H2O + CO2↑
沸点:-
溶解度:9.6g(20℃),16.4g(60℃),60℃以上分解
化学性质:
离子性质:具有Na+和HCO3-的一切性质
溶液酸碱性:碱性
制备:
实验室:往饱和Na2CO3溶液中通CO2:Na2CO3 + CO2 + H2O == NaHCO3↓
工业:同上。
用途:
①治疗胃酸过多或血液过酸;
②发面时用于中和过多的酸;
③作为家禽的饲料。
名称:碳酸钙
俗称:大理石、石灰石、白垩
类型:正盐、碳酸盐、钠盐、离子化合物
化学式:CaCO3
相对分子质量:100.087
物理性质:
外观:白色结晶或粉末
密度:2.71g/cm^3
熔点:825℃发生分解:CaCO3 == CaO + CO2↑
沸点:-
溶解度:难溶于水
化学性质:
离子性质:具有Ca2+和CO32-的一切性质
溶液酸碱性:-
制备:
实验室:Ca(OH)2 + CO2 == CaCO3↓ + H2O
工业:开采石灰石、文石、方解石、。
用途:
①建筑材料(盖房子的砖和墙上刷的石灰);
②工业上煅烧石灰石制取生石灰;
③作为补钙剂和干燥剂。
名称:硫酸铜
俗称:水合物俗称胆矾、蓝矾
类型:正盐、硫酸盐、铜盐、离子化合物
化学式:CuSO4,水合物为CuSO4·5H2O
相对分子质量:159.610
物理性质:
外观:白色粉末,水合物为蓝色结晶
熔点:200℃
沸点:650℃分解:CuSO4 == CuO + SO3↑
密度:3.60g/cm^3
溶解度:20.7g(20℃),75.4g(100℃)
其他:易潮解,溶液呈蓝色。
化学性质:
离子性质:具有Cu2+和SO42-的一切性质
溶液酸碱性:酸性
制备:
实验室:Cu(OH)2 + H2SO4 == CuSO4 + 2H2O
工业:开采水胆矾、胆矾。
用途:
①工业上制取其他的铜盐、精炼铜、镀铜;
②农业上配置波尔多液作为杀虫剂和杀菌剂;
③纺织品媒染剂;
④实验室中作为水的检验剂。
最后,祝你对化学产生兴趣,学好化学!!!
㈨ 氯化钠是不是食盐
氯化钠不是食盐,氯化钠是食盐的主要成分。
食盐和氯化钠区别如下:
1、本质不同
食盐:食盐是指来源不同的海盐、井盐、矿盐、湖盐、土盐等。它们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国家规定井盐和矿盐的氯化钠含量不得低于95%。
氯化钠:氯化钠无色立方结晶或细小结晶粉末,味咸。外观是白色晶体状,其来源主要是海水,是食盐的主要成分。
2、用途不同
食盐:食盐的作用很广:杀菌消毒,护齿,美容,清洁皮肤,去污,医疗,重要的化工原料,食用等。
氯化钠:工业上一般采用电解饱和氯化钠溶液的方法来生产氢气、氯气和烧碱(氢氧化钠)及其他化工产品(一般称为氯碱工业)也可用于矿石冶炼(电解熔融的氯化钠晶体生产活泼金属钠),医疗上用来配置生理盐水,生活上可用于调味品。
3、成分不同
食盐:食盐中含有钡盐、氯化物、镁、铅、砷、锌、硫酸盐等杂质。我们规定钡含量不得超过20mg/kg。食盐中镁、钙含量过多可使盐带苦味,含氟过高也可引起中毒。
氯化钠:氯化钠是白色无臭结晶粉末。熔点801℃,沸点1465℃,微溶于乙醇、丙醇、丁烷,在和丁烷互溶后变为等离子体,易溶于水,水中溶解度为35.9g(室温)。

(9)nacl盐美拍主播资料扩展阅读:
氯化钠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加强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橡胶手套。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氧化剂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氯化钠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氯化钠应用领域
1、电解氯化钠水溶液时,会产生氢气和氯气,氯气在化工中有很广泛的应用,可以用于合成聚氯乙烯、杀虫剂、盐酸等。
2、当斯法制取金属钠:通过电解熔融氯化钠和氯化钙的混合物制取金属钠。氯化钙用作助熔剂,可将氯化钠的熔点降低至700℃以下。钙的还原性不及钠,不会引进杂质。
3、氯化钠是许多生物学反应所必需的,如分子生物学试验中多种溶液配方都含有氯化钠,细菌培养基中大多含有氯化钠。同时也是氨碱法制纯碱时的原料。
4、无机和有机工业用作制造烧碱、氯酸盐、次氯酸盐、漂白粉的原料、冷冻系统的致冷剂,有机合成的原料和盐析药剂。钢铁工业用作热处理剂。高温热源中与氯化钾、氯化钡等配成盐浴,可作为加热介质,使温度维持在820~960℃间。此外、还用于玻璃、染料、冶金等工业。
5、分析试剂用作氟和硅酸盐微量分析试剂。
㈩ 盐的资料
盐体图盐是对人类生存具有重要意义的物质之一。当中国古人从肉食为主转向谷食为主的时候,吃盐的需求就发生了,因为动物血肉里面包含有足够人体所需的盐分,而谷物本身不包含盐分。在长达几十万年的旧石器时代,人类以狩猎为生,身体早已适应了肉食带来的微量元素组合。到了新石器时代晚期的2300 BC前后,在今鲁西豫东地区,中国古人才发展出五谷农业并开始以谷食为主的生活,这样,以食盐为基本调味品的饮食改变了原先适应已久的微量元素组合,直接导致了与吃盐有关的新型疾病的产生。为了治疗吃盐引起的新型疾病,针灸术就应运而生了。
基本介绍
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盐1.食盐
2.消毒液
3.味精
4.碱面
5.小苏打
6.矿物质水添加剂
盐的性质
盐的分类
盐的性质
脱盐
正渗透-水纯化和脱盐的新途径概述
宏大设想:寻找水处理脱盐新技术
非加压渗透吸附法(90年代)
碳纳米管薄膜
活细胞的蛋白质膜
基本介绍
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盐 1.食盐
2.消毒液
3.味精
4.碱面
5.小苏打
6.矿物质水添加剂
盐的性质
盐的分类
盐的性质
脱盐
正渗透-水纯化和脱盐的新途径 概述
宏大设想:寻找水处理脱盐新技术
非加压渗透吸附法(90年代)
碳纳米管薄膜
活细胞的蛋白质膜
基本介绍
盐是指一类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NH4+)与酸根离子或非金属离子结合的化合物。 如NaCl(食盐氯化钠),Ca(NO3)2(硝酸钙),FeSO4(硫酸亚铁)和CH3COONH4(乙酸铵)等 如硫酸钙,氯化铜,醋酸钠,一般来说盐是复分解反应的生成物,如硫酸与氢氧化钠生成硫酸钠和水,也有其他的反应可生成盐,例如置换反应。 盐分为单盐和合盐,单盐分为正盐、酸式盐、碱式盐,合盐分为复盐和络盐。其中酸式盐除含有金属离子与酸根离子外还含有氢离子,碱式盐除含有金属离子与酸根离子外还含有氢氧根离子,复盐溶于水时,可生成与原盐相同离子的合盐;了,络盐溶于水时,可生成与原盐不相同的复杂离子的合盐-络合物。 强碱弱酸盐是强碱和弱酸反应的盐,溶于水显碱性,如碳酸钠。而强酸弱碱盐是强酸和弱碱反应的盐,溶于水显酸性,如氯化铁。 可溶盐的溶液有导电性,是因为溶液中有可自由游动的离子,故此可作为电解质。 人们生活中常说的盐指食盐,主要成分是氯化钠、碘酸钾。 盐 拼音:yán 【名词】 同本义〖salt〗 若作和羹,尔惟盐梅。——《书·说命下》 鲁盐漆丝。——《史记·货殖列传》 又如:盐酱口(说不吉利的话,且得到应验);盐枭(私贩食盐的人);盐斤(宋代官盐以百斤、千斤为计算单位,故称“盐”为“盐斤”);盐捕分府(知府下面专管盐务的同知);盐钞法(宋代实行的商人凭盐钞运销食盐的法规,即食盐专卖法);盐呆子(蔑称盐商);盐官(今浙江海宁);盐院(盐政衙门。盐政是管理地区盐务的官员,清代由省的总督或巡抚兼任);盐丁(在盐田工作的人);盐引(政府授予商人运销官盐的凭证);盐车(运盐的车) 。 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NH4+)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sali-;lalin-;salini-;salino-〗。 含有氢离子的盐叫酸式盐,如:碳酸氢铵(NH4HCO3);硫酸氢钠(NaHSO4);磷酸二氢钾(KH2PO4) 含有氢氧根离子的盐叫碱式盐,如:碱式碳酸铜(Cu2〖OH〗2CO3) 不含氢氧根离子和氢离子的盐叫正盐,如:氯化钠(NaCl);碳酸钠(Na2CO3)。此外还有复盐(如明矾)等
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盐
盐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下列列举常见几种,但远不止这几种。
1.食盐
食盐主要成分氯化钠,碘酸钾,常用调味品
2.消毒液
主要成分次氯酸钠,具有强氧化性,是强氧化剂,能氧化很多微生物。
3.味精
主要成分谷氨酸钠,调味品之一。
4.碱面
主要成分十水碳酸钠,部分人用来洗碗。
5.小苏打
主要成分碳酸氢钠,可用来发面。
6.矿物质水添加剂
硫酸镁,氯化钾是矿物质水的添加剂。
盐的性质
盐 用盐防潮
是由金属阳离子(正电荷离子)与酸根阴离子(负电荷离子)所组成的中性(不带电荷)的离子化合物 1.和酸发生反应[复分解反应]酸+盐→新盐+新酸(强酸→弱酸)这里的盐可以是不溶性盐。 [举例]2HCl+Na2CO3==H2O+CO2↑+2NaCl (碳酸不稳定会继续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 2.和碱发生反应[复分解反应]碱(可溶)+盐(可溶)→新碱+新盐 [举例]2NaOH+CuSO4==Cu(OH)2↓+Na2SO4 3.和盐发生反应[复分解反应]盐(可溶)+盐(可溶)→两种新盐 [举例]CuSO4+BaCl2==BaSO4↓+CuCl2 4.和某些金属反应[置换反应]盐+金属(某些)→新金属+新盐 反应中的金属一定要比盐中的金属活泼才可以把它给置换出来 [举例]Zn+CuSO4==ZnSO4+Cu 盐也分为酸性盐,中性盐,碱性盐。 盐要电离,有的要水解。 关于盐呈酸性碱性的口诀:"谁强显谁性" 比如强酸弱碱盐显酸性,强碱弱酸盐显碱性, 但如果是强酸强碱盐或弱酸弱减盐就现中性。 说明:强酸性的物质(或化合根)有: Cl (氯) NO3(硝酸根) SO4(硫酸根)等 弱酸性的物质(或化合根)有:CO3(碳酸根)等 强碱类的物质(或化合根)有:Na(钠)、K(钾)等 弱碱类的物质(或化合根)有:NH4(铵根)、Cu(铜)等 强酸强碱盐:中性(pH=7)(如:NaCl\KNO3) 强酸弱碱盐:酸性(pH<7)(如:NH4Cl\CuSO4) 弱酸强碱盐:碱性(pH>7)(如:Na2CO3)
盐的分类
正盐:单由金属离子(包括铵根离子)和非金属离子构成 酸式盐:由金属离子(包括铵根离子)、氢离子 酸根离子和非金属离子构成 碱式盐:由金属离子(包括铵根离子)、氢氧根离子 酸根离子和非金属离子构成 复盐:由不同金属离子(包括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 碱式盐详细解释 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除酸根离子外还有氢氧根离子,阳离子为金属离子(或NH4+)的盐。 酸跟碱反应时,弱碱中的氢氧根离子部分被中和,生成的盐为碱式盐。一元碱不能形成碱式盐,二元碱或多元碱才有可能形成碱式盐。碱式盐的组成及性质复杂多样。碱式碳酸铜Cu2(OH)2CO3和碱式氯化镁Mg(OH)Cl等都属于碱式盐。 碱式盐是碱被酸部分中和的产物。 盐的酸碱性:强酸弱减盐显酸性,强碱弱酸盐显碱性,强酸强碱盐或弱酸弱减盐就现中性。 说明: 强酸性的物质(或化合根)有: Cl (氯) NO3(硝酸根) SO4(硫酸根)等 弱酸性的物质(或化合根)有:CO3(碳酸根),PO4(磷酸根)等 强碱类的物质(或化合根)有:Na(钠)、K(钾)等 弱碱类的物质(或化合根)有:NH4(铵根)、Cu(铜)等 强酸强碱盐:中性(pH=7)(如:NaCl\KNO3) 强酸弱碱盐:酸性(pH<7)(如:NH4Cl\CuSO4) 弱酸强碱盐:碱性(pH>7)(如:Na2CO3) 盐是化学工业的重要源料,它可制成氯气、金属钠、纯碱(碳酸钠Na2CO3)、重碱(碳酸氢钠、小苏打NaHCO3)、烧碱(苛性纳、氢氧化钠NaOH)和盐酸(HCl)。这些产品的用途极为广泛,它们涉及到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和人们的衣、食、住、行各个方面。(Na2Co3和NaHCo3都是属于盐(酸式盐)并不是碱不要因为说是纯碱和重碱就以为他是碱 由盐制盐这种反应称呼为交换反应 治金属就会用到置换反应比如用铁来置换硫酸铜溶液的铜) 纯碱主要的用途之一是制造玻璃。在一些工业发达的国家里,用于生产玻璃的纯碱量,约占纯碱生产总量的40~50%。在化学工业方面,纯碱可以用作染料、有机合成的原料;在冶金工业方面,可以用于冶炼钢铁、铝和其它有色金属;在国防工业方面,可以用于生产TNT及60%胶质炸药。另外,在化肥、农药、造纸、印染、搪瓷、医药等各部门,也是必不可少的。特别在生活上,人们发面做馒头更需要它,因此,用纯碱做成的面碱,是北方地区人民缺少不得的调味品。 由于氯和碱可以制作万种以上的工业产品,而盐又是氯碱工业的主要原料,因此,称盐为“化学工业之母”是当之无愧的。碱产量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工业化的水平。1950年我国纯碱和烧碱的总产量只有18.3万吨,其中纯碱16万吨,烧碱只有2.3万吨,纯碱比烧碱几乎多6倍。1981年,两碱的总产量共达357.5万吨,比1950年提高了18.5倍,其中纯碱165.2万吨,增长9.3倍;烧碱192.3万吨,增长82.6万吨,烧碱的产量比纯碱多16%。碱的结构变化,反映了我国化学工业的发展达到了新的水平。 其他分类方式 按酸根: 含氧酸盐:Na2SO4等 无氧酸盐:NaCl等 按形成: 强酸强碱盐:Na2SO4等(不水解,水溶液呈中性) 强酸弱碱盐:AlCl3等(水解,水溶液呈酸性) 强碱弱酸盐:Na2CO3等(水解,水溶液呈碱性) 弱酸弱碱盐:(NH4)2CO3等(水解,谁强成谁性) 按组成: 氯盐:NaCl,MgCl,GuCl等含氯离子的盐 硫酸盐:Na2SO4,CuSO4等 硝酸盐:如NaNO3等(硝酸盐全部溶于水(初中化学阶段)) 碳酸盐 氯酸盐 钠盐 钾盐 …… 按阳离子原子质量大小: 重金属盐(重金属指的是原子量大于55的金属) 轻金属盐 其他: 无机盐:NH4Cl 有机盐:CH3COONa 化学-盐 酸与碱中和的产物(中和反应),由金属离子(包括铵根离子)与酸根离子构成。酸的化学性质 1、酸+金属氧化物→盐+水 例:Fe2O3+6HCl====2FeCl3+3H2O 2、酸+盐→新酸+新盐 例:CaCO3+2HCl====CaCl2+(H2CO3)====CaCl2+H2O+CO2↑ 3、酸+活动性较强的金属→盐+氢气 例:Fe+2HCl====FeCl2+H2↑ 二、碱的化学性质: 1、碱+非金属氧化物→盐+水 例:Ca(OH)2+CO2====CaCO3↓+H2O 2、可溶碱+可溶盐→新碱+新盐 例:Ca(OH)2+Na2CO3====2NaOH+CaCO3↓ 三、酸和碱的反应(中和反应):酸+碱→盐+水 例:NaOH+HCl====NaCl+H2O 四、盐的化学性质: (一)基本类,常见性质 1.和酸发生反应。复分解反应。 酸+盐→新盐+新酸(强酸→弱酸)这里的盐可以是不溶性盐(氯化银、硫酸钡除外)。 (碳酸钠的化学式钠的元素符号右下角应加上2。) 碳酸不稳定会继续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 2.和碱发生反应。复分解反应。 碱(可溶)+盐(可溶)→新碱+新盐 (氢氧根离子应加上括号) 3.和盐发生反应。复分解反应。 盐(可溶)+盐(可溶)→两种新盐 4.和某些金属反应。置换反应 盐+金属(某些)→新金属+新盐 反应中的金属单质一定要比盐中的金属活泼才可以把它给置换出来。 (二)金属反应详解 1、盐+活动性较强的金属→新盐+原盐中的金属 例:Fe+CuSO4====Cu+FeSO4 2、可溶盐+可溶盐→两种新盐 例:NaCl + AgNO3 == NaNO3 + AgCl↓ (NaNo3溶解于液体AgCl不溶解沉淀) *其他:1.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盐 例:MgO+SO2====MgSO3 2.金属+部分盐溶液→盐 例:Fe+2FeCl3===3FeCl2 实验:把一根生锈的铁钉放入盛有稀盐酸的试管里, 过一会儿取出, 用水洗净,观察铁钉表面的变化. 从实验看出, 铁钉表面的锈已被除去. 这是因为盐酸跟铁锈(主要成分Fe2O3)起放应,生成可溶性的氯化铁的缘故.
盐的性质
盐+酸-(见酸的性质) 盐+碱-(见碱的性质) 盐+盐=新盐+新盐 反应条件:盐必须都溶于水,生成物中有沉淀(二者同时满足) 反应类型:复分解 例:Ba(OH)2+CuSo4=BaSo4↓+Cu(OH)2 ↓ 这是一个双沉淀的反应,当然只有一个沉淀也是可以的 盐+某些金属=新盐+新金属 反应条件:盐能溶于水,金属的活动性比盐中的大(二者同时满足) 反应类型:复分解 例:CuSO4(盐)+ Fe(金属)=FeSO4(新盐)+ Cu(新金属) 但是有些金属无法实现此反应,即除钾钙钠以外,因为他们和水就反应了 酸性氧化物: 溶于水之后呈酸性的物质(一般是非金属氧化物) 例CO2溶于水后是碳酸,碳酸是酸性的,所以CO2是酸性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 同上类似,水合后是碱性的物质(一般是金属氧化物) 例CaO溶于水后溶液呈碱性,故CaO是碱性氧化物 关于酸碱盐的反应性质,需要知道什么是可溶物,什么是不溶物 那么有一个口诀: 都溶硝酸钾钠铵 即意为:硝酸,钾,钠,铵的盐都是能溶于水的。 碳酸没有三价盐 即意为:一般认为,碳酸盐中的金属离子没有3价的。 盐酸除银汞 即意为:银和汞的氯化物不溶于水。 硫酸去钡铅 即意为:钡和铅的硫酸盐不溶于水。 碱溶有五位…… 钾钠铵钙钡 即意为(合上句):一般情况碱只有5个能溶于水:钾钠铵钙钡(钙为微溶)。
脱盐
脱盐粗范地说就是将“盐”脱除的方法或过程,这个“盐”是更宽泛的“化学盐”不只常用的食用“盐”。脱盐简单地说就是去除水中的阴阳离子。脱盐的方法有电渗析和反渗透法及新近重新热火起来的正向渗透等。
正渗透-水纯化和脱盐的新途径
概述
“渗透”在海水淡化、脱盐、水处理领域,又称正渗透,是与反渗透互逆的一对方法。正渗透作为一种潜在的水纯化和淡化新技术,世界上正对其进行着多角度、深层次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国外1976年,有液-液体系的原始尝试,国内1992年,发明过液-固体系的正向渗透(非加压)吸附渗透法脱盐(CN92110710.2)。直到约10年后,又重新跟随国际潮流,开始标准的模仿复制的模式,2008年开始有综述报告。
宏大设想:寻找水处理脱盐新技术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压力驱动反渗透膜分离技术(RO)在膜、膜组器、设备和工艺等方面都有了较大创新和改进,但人们也越来越意识到RO技术在节能、环保领域存在的局限,而且就脱盐来讲,RO技术可认为已接近发展的顶峰。因此,近年来国外已经开展了“正向渗透膜分离技术(FO)”的相关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海水淡化、污水处理、食品加工、医药等领域得到了应用,特别是“压力延缓渗透(FRO)海水发电”,更是一项极具前景的清洁再生能源开发技术J。但是国内目前对正向渗透膜分离技术关注得很少,相关研究和论文也不多。虽然,上个世纪90年代我国有了创造性的发明“非加压吸附渗透法海水淡化”(CN92110710.2)。
非加压渗透吸附法(90年代)
非加压吸附渗透海水淡化法,或称为“正向渗透法”,让水通过多孔膜正向渗透进入一种超强吸水的吸附剂或盐浓度甚至超过海水的溶液或固态物,不需要外界加压,但溶液里的特殊盐分"提取液"很容易蒸发,不需要加太多的热(加热能与反渗透加压的能量比?)。分固态盐、液态盐方向。固态盐解吸附耗能更小。 海水淡化技术:非加压吸附渗透海水淡化法(CN92110710.2)1992年:上个世纪90年代邓宇的发明,《美国化学文摘》收录。 另外两种方法都在薄膜结构上有了创新和改进。
碳纳米管薄膜
一种用碳纳米管来做薄膜的小孔,另一种
活细胞的蛋白质膜
薄膜的孔用引导水分子通过活细胞的细胞膜的蛋白质来构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