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音乐之声故事梗概

音乐之声取材于1938年发生在奥地利的一个真实故事:见习修女玛丽亚是个性格开朗,热情奔放的姑娘。她爱唱歌、爱跳舞,还十分喜爱大自然的清新、宁静和美丽。只要修道院的门开着,她就常在苍翠的群山间象云雀一样歌唱,在洁净的小溪边和潺潺的流水合唱。修道院院长觉得玛丽亚不适应这种与尘寰隔绝的生活,该放它到外面看看。就这样,她来到萨尔茨堡当上了前奥地利帝国海军退役军官冯.特拉普家7个孩子的家庭教师。冯.特拉普是个心地善良的爱国者,他在服役期间功勋卓著,几年前,不幸死了心爱的妻子,现在心灰意冷。家里没有歌声,没有笑声,也不许人家提到他的妻子。他爱自己的孩子,但是并不了解他们,老是象指挥水兵一样管理着他们。玛丽亚穿着不合身的旧衣服,戴着顶破旧的帽子,拎着手提箱、挟着吉它离开了修道院。她一路放声高歌、蹦蹦跳跳、莽莽撞撞,一口气闯进了上校家。上校见她这付模样,对她能否做家庭教师表示怀疑;而上校管教孩子们的做法也令她大为惊讶:只要他的哨声一响,孩子们就从各自的房间里以最快的速度奔跑出来,排好队,按水兵操练的要求报出自己的姓名。孩子们生性活泼可爱,各有各的性格、爱好和理想。他们不愿意过这种严加管束的生活,总设法捉弄历届的家庭教师,使他们呆不下去。对玛丽亚自然也不例外:一会儿出其不意把蛤蟆放在她的口袋里;一会儿趁她不备将松球放在她的座位上。但玛丽亚自己就具有孩子般的性格,她能理解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的所作所为。她引导他们,关心他们,帮助他们,赢得了他们的信任,很快就成了他们的知心朋友,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她在上校离家去维也纳期间,用窗帘布给孩子们做了游戏服,带他们去野餐、郊游、爬树和划船;教他们唱歌,从“多,来,米”学起,直到排练歌曲。于是这个家庭平添了笑语、欢乐和生气,充满了音乐之声。当上校带着准备与他结婚的男爵夫人回来时,家中呆板、冰冷的空气完全变了,他的“水兵们”已被训练成了一? 有素养的家庭合唱队。这激起了上校对生活的热爱,换回了失去的幸福,也唤起了他对玛丽亚的爱情。男爵夫人知难而退,玛丽亚和特拉普上校终于结成了美满的伴侣。这时正是三十年代希特勒吞并奥地利的前夕,纳粹分子早已嗅出了上校家浓郁的自由奥地利气味。在萨尔茨堡举行奥地利民谣节的当天,上校和玛丽亚蜜月归来,同时柏林来电,命令上校参加纳粹的海军,并把他和全家置于严密监视之下。借着参加民谣节的机会,特拉普家庭合唱队在奥地利同胞面前奉献出他们心底里的歌,并在朋友们和修女们的协助下,全家逃出了多难的祖国,留下了绕梁不绝、回肠荡气的对祖国眷恋的爱情之歌:雪绒花,雪绒花,清晨醒来看见它。一朵朵,小白花,洁白而无暇。开不败的小白花,点缀祖国大地幸福无涯。影片清新有致,细腻感人,雅俗共赏。既有幽默的情趣,又有深沉凝重的感情。关于音乐;1.The Prelude and The Sound Of Music 序曲及音乐之声影片一开始以这首歌曲为背景,展现了奥地利山峦起伏、森林茂密的美丽自然风光。玛利亚来到山上纵情歌唱,歌曲抒发了她对故乡、对大自然、对音乐的无比热爱。2.Morning 早晨镜头从野外转到修道院,这是Hymn Alleluia(修女合唱团在演唱。3.Maria 玛利亚(修女合唱团演唱)修道院里,又不见了玛利亚,修女们你一言我一语地向院长嬷嬷诉说她们各自眼中不守修道院规矩的玛利亚。4.I Have Confidence 我有信心玛利亚遵照院长嬷嬷的吩咐去上校家担任7个孩子的家庭教师,途中她既担心又期盼,歌曲表现了她复杂的内心活动、对新生活的向往和信心以及她乐观向上的性格。5.Sixteen Going On seventeen 今年16岁马上17岁玛利亚来到上校家的第一天,晚饭时,邮差送信来了,上校的大女儿莉莎Liesl悄悄出去和邮差罗夫Rolfe在花园约会,他们高兴得唱起了歌,跳起了舞。纯真可爱、浪漫甜蜜一对年轻人,唤起人们对青春年少时的美好回忆。6.My Favourite Things 我最喜爱的东西玛利亚来到上校家的第一个夜晚,突然雷雨交加,受惊的孩子们躲到玛利亚的房间,她用歌声告诉孩子们,如果害怕7.Do Re Me 哆唻咪玛利亚带领孩子们外出郊游时教他们学唱歌,为他们开启音乐的大门。8.The Sound Of Music 音乐之声为迎接上校的女朋友-男爵夫人,玛利亚特地教孩子们学会这首歌。正是孩子们的演唱,让失去妻子、心灵禁锢已久的上校重新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从而恢复了原先的活力。9.The Lonely Goatherd 孤独的牧羊人玛利亚带领孩子们为男爵夫人表演木偶剧,他们的表演和歌曲都十分幽默而风趣。10.So Long Farewell 晚安,再见上校在家举行舞会,邀请了许多嘉宾,孩子们告别宾客上楼睡觉时演唱的歌。此外,影片快结束时,在音乐比赛上,他们全家最后演唱了这首歌。11.Climb Every Mountain 翻过每一座山玛利亚从上校家回到修道院,心情不佳。院长鼓励她要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12.Professional Maria (see the song of 03.Maria)和第三首歌相同,由修女们在玛利亚和上校的婚礼上演唱。13.Edelweiss 雪绒花上校一家参加为德国纳粹举行的音乐会,他们决定当夜离开奥地利,前往维也纳。音乐会上,上校弹起吉他,唱起了这首奥地利民歌,哽咽地唱不下去了,玛利亚走上去和他一起唱,他们的深情感动了在场的奥地利观众,他们全部起立与上校夫妇合唱。14.Something Good 一些好事玛利亚沉浸在与上校的爱情喜悦之中,这是她在上校家花园里的一段独唱。

㈡ 《音乐之声》主要讲了什么

《音乐之声》是由美国音乐剧的泰斗理查德·罗杰斯(Richard Rodgers)和奥斯卡·汉默斯坦二世(Oscar Hammerstein II)根据玛丽亚·冯·特拉普(Maria Von Trapp)的自传:《冯·特拉普家的歌手们》(The Story of the Trapp Family Singers)改写而成的。 音乐故事片《音乐之声》的剧作者是美国剧作家勒曼。
剧情简介

22岁的玛丽亚是一个萨尔茨堡修道 音乐之声剧照院里的志愿修女,但是,她活泼好动和热爱自然的性格却总是让她在修道院里惹麻烦。修女院里的女院长(Mother Abbess)觉得她这样的活泼的性格不适合僧侣生活。于是,当她接到冯·特拉普上校家寻求家庭教师的请求,她决定让玛丽亚去,也借此让她探索出真正的生活目的。 (本段插曲:The Sound of Music(玛丽亚)、Maria(修女们))
玛丽亚到达冯·特拉普(Captain Georg Von Trapp)家,发现他是一个有七个孩子的鳏夫,长期的海军生活和亡妻的悲伤使他对待孩子像管教士兵一样严格。很快,玛丽亚就明白了以前那些家庭教师离开的原因,原来是孩子们得不到父亲的关爱,总是用捉弄教师来吸引父亲的注意。 (本段插曲:I Have Confidence(玛丽亚))
上校要求玛丽亚也像他一样严格,但是玛丽亚没有听从,而是用她天生的温柔和善良赢得了孩子们的友好。趁上校不在的时候,她用窗帘给每个孩子缝制了游戏服装,带领他们到市场游玩,在美丽的阿尔卑斯山上野餐,还教会了他们唱歌。孩子们原有的拘禁和忧郁渐渐地被音乐和笑声代替了。 (本段插曲:Sixteen Going on Seventeen(丽莎和罗夫)、My Favourite Things(玛丽亚)、Do-Re-Mi(玛丽亚和孩子们))
不久上校回家了,还带回了孩子们喜欢的麦克叔叔(Uncle Max)和孩子们不甚喜欢的,上校的女朋友,埃尔莎·施瑞德男爵夫人(Baroness Elsa Schraeder)。上校对玛丽亚的做法十分不满,可是当他听到孩子们为男爵夫人唱歌的时候十分感动,因为玛丽亚把从他妻子去世之后家里就不再有的音乐又带了回来。玛丽亚还和孩子们一起准备了一场木偶戏,上校为玛丽亚可以感染他人的热情所吸引了。(本段插曲:The Sound of Music Reprise(孩子们、The Lonely Goatherd (玛丽亚和孩子们)、Edelweiss(上校和丽莎))
几天之后,上校和男爵夫人一起举行了一场盛大的舞会,孩子们在舞会中也有歌唱表演。在舞会中,玛丽亚给孩子们示范奥地利的民间舞蹈“涟恩德拉(又译:兰德勒)”(Laendler)。出乎意料的是,上校走过来和玛丽亚共舞,舞蹈最后他们互视对方,他们之间的爱意一目了然。这些,都被男爵夫人看在眼内,当晚,她劝玛丽亚回修道院。玛丽亚恐怕自己对上校的感情会越陷越深,于是,她悄悄地离开了。 (本段插曲:So Long, Farewell(孩子们))
玛丽亚走了之后,男爵夫人用尽办法讨孩子们的欢心都没有成效。当孩子们得知上校要和男爵夫人结婚的消息后,他们更加难过。他们到修道院找玛丽亚却没能见到她。玛丽亚向院长坦白了她对上校的爱情和对生活的不知所措,院长告诉她要有骨气勇气,哪怕翻越世界上的每一座山峰也要找到自己的真爱。于是,玛丽亚回到冯·特拉普家里。 玛丽亚回来之后,男爵夫人发现她已经无法挽回玛丽亚和上校之间的感情,她主动退出了婚约,上校和玛丽亚互诉衷肠,很快地,他们就结婚了。(本段插曲:Climb Ev'ry Mountain(院长)、My Favourite Things Reprise(孩子们)、Something Good(玛丽亚和上校)、Maria Reprise(修女们))
可惜,他们的生活并没有从此就永远幸福快乐。当他们还在度蜜月的时候,德国纳粹占领了奥地利。连大女儿丽莎深爱的小伙子罗夫也成了纳粹。当他们赶回萨尔茨堡,发现到处已经是纳粹旗帜横行了。他们不在的时候,负责照顾孩子们的麦克叔叔帮他们注册参加了萨尔茨堡音乐节(Salzburg Festival)。上校一回到家里,就接到了纳粹发来的电报,要他立即到纳粹海军报道。一向痛恨纳粹的上校决定带领全家人离开奥地利。当他们晚上离开别墅的时候,被早就躲在门外监视他们的纳粹拦住了,于是上校解释说他们离开是为了参加希尔斯伯格节演出,并拿出节目单作为证据。在纳粹的陪同下,他们来到了会场,演出了孩子们准备好的歌曲。在这时,上校和玛丽亚演唱了《雪绒花》,歌曲里对祖国奥地利的热爱之情浓郁深厚,不顾旁边持枪的纳粹守卫,在场的观众也跟着上校一起唱完了《雪绒花》。 (本段插曲:Sixteen Going on Seventeen Reprise(玛丽亚和丽莎)、Do-Re-Mi Reprise(玛丽亚、上校和孩子们)、Edelweiss Reprise(玛丽亚、上校和孩子们)、So Long, Farewell Reprise(玛丽亚、上校和孩子们))
演出之后,趁着颁奖的时候上校一家人逃离演出现场,纳粹一路追到修道院里,在修女们的帮助下,上校一家人藏在了墓碑后面,躲过纳粹的追踪,然后他们翻过阿尔卑斯山,离开了奥地利。(本段插曲:Climb Ev'ry Mountain Reprise(修女们))
影片清新有致,细腻感人,雅俗共赏。既有幽默的情趣,又有深沉凝重的感情。

㈢ 关于《音乐之声》的简介

sound of music
音乐之声

年轻的修女玛丽亚,生性活泼,爱好唱歌。她经常溜出修道院,在美丽的大自然里尽情地歌唱。

一天,她又在野外嬉游,歌唱,竟忘了时间,等她想起回修道院做日常功课,已经太晚了。

玛丽亚一回修道院,便连忙向院长承认错误,但院长却通知她必须离开修道院。因为院长刚和院里几个年长的嬷嬷们商议,认为活泼好动的玛丽亚不适宜在规矩严格的修道院里当修女,院里安排玛丽亚到一个名叫特拉普的上校家去当家庭教师。

特拉普是奥地利帝国退役的海军军官,妻子已去世多年,留下了七个孩子。玛丽亚来到特拉普的别墅,特拉普态度生硬地接见了她,告诉她:"你已是第十二任家庭教师,以前的十一位家庭教师都没呆长。"他要求教师对孩子们严加管教,要有严格的纪律。"至于游戏,那是不必考虑的。"

孩子们被召集起来和新教师见面,最大的是十六岁的姑娘莉泽尔,最小的是五岁的女孩格雷特。孩子们不喜欢家庭教师,专与新来的教师恶作剧。玛丽亚同样也遭到了恶作剧:她的口袋里被孩子们偷偷放迸了一只癞蛤蟆,把她吓了一大跳。吃晚饭时,她的坐椅上又被放了一只刺人的松球,疼得她忍不住叫出了声。尽管如此,善良的玛丽亚与以往几任女教师不同,她没有向特拉普告发孩子们对她的戏弄。她感到,孩子们失去了母爱,严厉的父亲又不大与他们亲近,性格得不到正常发展,不能怪罪他们。

玛丽亚原谅孩子们,并对孩子们说了自己的心情:"你们一定体谅到……我刚来这的不安心情,多么的不想被当作外人看待。你们体贴入微使我一到就感到温暖……幸福和愉快。"玛丽亚的以诚相待的态度,换来了孩子们的信任,孩子们感动得哭了起来。

特拉普接了一份由年轻的邮递员鲁夫送来的电报,是守寡的施耐德男爵夫人打来的。特拉普看了后对孩子们说:我明天一早去维也纳,男爵夫人正等着我。

女管家悄悄地告诉玛丽亚,特拉普自从妻子逝世后,对孩子们很冷淡,漠不关心,不许孩子们说笑欢唱。维也纳此行是为了娶有钱的男爵夫人,这位新夫人不知将怎样对待孩子。

玛丽亚真诚地希望孩子们从此会有一个幸福的家庭,有一位慈爱的新妈妈。玛丽亚很喜欢这些孩子,她教育孩子们,与孩子们玩耍,还为孩子们设计衣服。她与孩子们的感情越来越亲近。

大女儿莉泽尔和邮递员鲁夫关系密切。一天,她和鲁夫溜达到深更半夜,翻墙回家,被玛丽亚发现。莉泽尔怕玛丽亚将此事告诉自己的父亲,玛丽亚的真诚消除了她的担心。玛丽亚只是提醒莉泽尔换洗弄脏了的衣服,并亲热地邀她坐在床边谈心。深夜雷雨隆隆,孩子们吓得跑进玛丽亚的房间。玛丽亚叫大家别害怕,要孩子们尽量去想美好的东西,别在意雷声轰鸣。孩子们的注意力被转移了,连问女教师什么才是美好的东西,玛丽亚用优美的歌声,轻轻地唱了起来:

白色的小马,松脆的苹果酥,

门铃、车铃,小牛排加面条。

月夜飞翔的野鹅,

这些是我喜爱的东西。

穿着蓝绸滚边白衣服的小姑娘。

落在我鼻子和睫毛上的小雪片。

白茫茫的冬天变成了春天。

这些是我喜爱的东西。

孩子们兴奋起来,围着玛丽亚你一句,我一语,把雷声忘了。特拉普被歌声和话语声惊动,也来到了玛丽亚的屋子里。他很不高兴地警告女教师:这家里第一条就是纪律。

特拉普到维也纳去了。玛丽亚带着孩子们到郊外游玩。

玛丽亚热爱美好的生活,她没有遵守特拉普的乏味生硬的规矩。她边玩边教孩子们唱歌。孩子们在严厉的家规限制下,根本不会唱歌。玛丽亚便从最简单最基本的doe,ray,me开始教:

doe是鹿,是一头鹿,

ray是金色阳光,

me是我,是我自己,

far是奔向远方,

sen是穿针引线,

la跟在后面走,

cea喝茶加点心。

孩子们兴致勃勃地学着、唱着,郊游的马车载着欢乐的孩子们,将歌声一路洒在田野,洒在山谷。

几天后特拉普带着男爵夫人回来了。孩子们不喜欢这位未来的新妈妈。因为她太一本正经,对他们一点不温柔,他们宁可和玛丽亚在一起。可是,特拉普却不习惯玛丽亚的教育方法,他要玛丽亚重回修道院。他把玛丽亚找来谈话,说明了自己的意思。正在这时,窗外传来了孩子们纯洁的歌声:

群山洋溢着音乐之声,

群山有唱不完的歌儿。

群山把音乐之声充满我的心房,

我的心要把听到的歌儿欢唱。

歌声,温暖了特拉普久已冷却的心田,唤醒了他久已忘却的对青春的记忆,他不知不觉地加入孩子们的歌唱:

每当我的心感到寂寞,我要到山里去。

我又会听到过去听到过的歌儿,

我的心会充满音乐之声。

我又会放声歌唱。

玛丽亚和孩子们惊喜地发现,原来冷漠的特拉普也能唱得这么好,这么热情。而特拉普的感情,也在歌声中溶化,他发现玛丽亚是个多么好的姑娘。他留下了玛丽亚。

特拉普与玛丽亚的关系日益亲密,冷清了多年的房子里,现在出现了歌声、欢笑乃至爱情。这一切,被男爵夫人觉察。为了维护自己的女主人地位,她亲自找玛丽亚谈话,要她中断与特拉普的爱情,并要她主动要求回修道院。

善良的玛丽亚顺从了,她离开了孩子们,离开了特拉普,回修道院去了。就在这时,德国法西斯的魔爪正伸进奥地利。

玛丽亚不在,欢乐的家庭立刻冷清下来。孩子们不能没有玛丽亚,他们集体到修道院去,要求玛丽亚回去。为了孩子们,玛丽亚回来了。但是,她表示不愿破坏男爵夫人的婚姻:"祝你一切幸福……孩子说你们要结婚了。"

特拉普深深爱上了玛丽亚,他终于拒绝了男爵夫人,向玛丽亚表示了爱情。玛丽亚幸福地同意了。

玛丽亚和特拉普结婚了。正当他们沉浸在蜜月之中,黑影也随之而来。希特勒占领当局强迫特拉普参加法西斯政权。正直的特拉普不愿出卖气节,但他知道自己如不就范,法西斯不会放过他,怎么办?

玛丽亚正和孩子们准备参加音乐节比赛。特拉普决定以此为机会,逃出去。

音乐会上,玛丽亚、特拉普和孩子们以深情的歌声向祖国、亲人告别。

音乐节的评奖仪式正在进行,特拉普全家悄悄地从后台逃走,躲到了修道院。不想投靠了法西斯的鲁夫带着纳粹军人追来了。孩子们大气不敢出,终于躲过了搜寻。

正当一家准备转移地方时,被留下的鲁夫发觉,鲁夫以手枪威迫他们,幸好两个嬷嬷赶来,从背后打死了鲁夫。

玛丽亚、特拉普和孩子们终于安全越过了国境线,唱着歌,走向希望的未来。

㈣ 电影《音乐之声》讲的是什么

主要讲述了热情活泼的修女玛丽亚到奥地利退役军官特拉普海军上校家当7个孩子的家庭教师的故事。

上校的妻子几年前去世,上校心灰意冷,用管理水兵的方法来管教孩子。孩子们的生活就像钟摆一样循规蹈矩,毫无生气。玛丽亚来到上校家后,顺应孩子们天性活泼的特点,教他们唱歌跳舞,带他们去野餐、郊游、爬树和划船,使家中充满欢乐。

她的热情、爱心赢得了孩子们的信任和喜爱,最终也赢得了上校的爱慕,后来成了孩子们的母亲。纳粹德国占领奥地利后,爱国的上校不愿意效力于纳粹海军,于是,在一次民谣节上,上校带领全家成功地逃出了魔掌,翻越群山奔向自由。

(4)音乐之声剧情扩展阅读:

《音乐之声》是由罗伯特·怀斯执导,朱丽·安德鲁斯、克里斯托弗·普卢默、理查德·海顿主演的音乐片,该片于1965年3月29日在英国上映。

角色介绍:

1、玛利亚

萨尔茨堡修道院里的志愿修女,她活泼好动和热爱自然的性格却总是让她在修道院里惹麻烦。于是她被派到冯・特拉普上校家做家庭教师。她很快和上校的七个孩子打成一片,而上校也渐渐在她的引导下改变了对孩子们的态度。

2、冯・特拉普

海军上校,有七个孩子。长期的海军生活和亡妻的悲伤使他对待孩子像管教士兵一样严格。他请来玛利亚作为孩子的家庭教师,刚开始他对玛丽亚的做法十分不满,可是当他听到孩子们为男爵夫人唱歌的时候十分感动,并被玛丽亚可以感染他人的热情所吸引。

3、男爵夫人

冯・特拉普上校的女朋友,被上校带回来时孩子们很不喜欢她。她看到玛丽亚与上校十分亲近,便劝玛丽亚回修道院。但后来玛丽亚回来之后,她发现她已经无法挽回她和上校之间的感情,便主动退出了与上校的婚约。

4、阿比斯院长

萨尔茨堡修道院院长,她觉得玛丽亚活泼的性格不适合僧侣生活。于是当她接到冯・特拉普上校家寻求看护的请求,她决定让玛丽亚去,也借此让玛利亚探索出真正的生活目的。

当玛丽亚向她坦白了她对上校的爱情和对生活的不知所措,她告诉玛利亚要有骨气与勇气,哪怕翻越世界上的每一座山峰也要找到自己的真爱。

㈤ 《音乐之声》讲述了什么内容

《音乐之声》又名《仙乐飘飘处处闻》,是一部人们喜闻乐见的美国优秀音乐片。它原是百老汇舞台上作为保留节目的音乐剧,后由罗伯特·怀斯改编成电影。

影片真实地反映了1938年纳粹阴影统治下的奥地利的社会现实。剧情说的是一个退役的海军上校,名叫冯·特拉普,妻子前几年死了,膝下有七个子女,特拉普对子女要求非常严格,但教育并不得法,弄得父子关系很不融洽。一天修道院的院长派见习修女玛丽亚去当冯·特拉普的家庭教师。玛丽亚外表平凡,非常孱弱,但她的教育方法跟主人明显不同。她同孩子们关系犹如母女一般。特拉普目睹这一切,很受感动,对玛丽亚不仅信赖,而且产生了好感,最后决定娶她为妻。当时,奥地利正被并入德国的版图,纳粹军部强迫特拉普去海军服役,但他予以拒绝,眼看就要被捕,正在此刻,忽然当地要举行一次民歌比赛,玛丽亚把特拉普家组成一个合唱团去参加演出。演出结束后,玛丽亚她们趁授奖的空隙,悄悄地溜出剧场,躲到修道院内。最后,特拉普一家翻越阿尔卑斯山脉,逃到了瑞士境内。

㈥ 《音乐之声》的剧情、演员

电影史上传颂最广的一部活泼、温馨的音乐电影,好莱坞音乐歌舞片经典中的经典

1965年出品

导 演:罗伯特·怀斯 Robert Wise

主 演:朱莉·安德鲁斯Julie Andrews
克里斯托弗·普鲁默Christopher Plummer
理查·海恩 Richard Haydn
安娜·李Anna Lee
佩姬·伍德
Max Detweiler Kym Karat

电影《音乐之声》取材于玛利亚·奥古斯都·特拉普的同名自传体小说,根据美国百老汇的同名音乐剧改编而成,是美国音乐片巨匠罗伯特·怀斯新风格音乐片的又一力作。在编、导、演的天衣无缝的配合下,这部影片成为电影史上最经典的音乐片之一。

天性自由、善良的美丽修女玛利亚,奥地利美丽的阿尔卑斯山的山坡、清澈的湖泊、雅致的别墅,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以及反纳粹、追求自由的勇气,这一切都深深地打动着世界各地人们的心。
《音乐之声》来自生活,高于生活,它以乐抒情,以乐动人,到处充满阳光气息与温馨浪漫,它把抽象的音符、大自然的和谐美景和人文景观完美结合,体现出人与自然和谐融洽、相互依托的关系,鼓励人们乐观向上,追求纯洁美好,争取自由和享受生活,消除邪恶杂念,达到真善美的理想境界。虽然里面的主要角色都被刻意美化,但丝毫无损主题和形式上的出类拔萃,幽默的对白和情节,更把观众逗得前俯后仰,乐不可支。《音乐之声》称得上是电影史上绝妙的神来之笔,是一部影响深远的作品,它甚至超出了艺术作品的范畴,从艺术史、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哲学等角度来衡量都值得研究和借鉴。
《音乐之声》取材于1938年发生在奥地利的一个真实故事。

见习修女玛利亚是个性格开朗、热情奔放的姑娘。她爱唱歌、爱跳舞,还十分喜爱大自然的清新、宁静和美丽。修道院院长觉得玛利亚不适合过与尘寰隔绝的生活,于是介绍她去萨尔茨堡当上了前奥地利帝国海军退役军官冯·特拉普上校家7个孩子的家庭教师。

冯·特拉普是个善良勇敢的爱国者,他的妻子早逝。家里没有歌声,也没有笑声。

玛利亚来到上校家中,发现上校管理孩子的方法简单而粗暴。只要他的哨声一响,孩子们就从各自的房间里以最快的速度奔跑出来,排好队,按水兵操练的要求通报自己的姓名。

一开始,孩子们对玛利亚带有排斥情绪,总是想法设法捉弄她,但是玛利亚理解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的所作所为,她引导他们,关心他们,帮助他们,赢得了他们的信任,很快就成了他们的知心朋友,同他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上校准备离家去维也纳,在这期间,玛利亚和孩子们排练歌曲、做游戏、去大自然中游玩,整个家庭平添了许多笑语、欢乐和生气,充满了音乐之声。

当上校带着准备与他结婚的男爵夫人回来时,发现家中呆板、冰冷的空气完全变了,他的“水兵们”已被训练成一支很有素养的家庭合唱队。

看到男爵夫人的到来,玛利亚知道她将成为孩子们的新妈妈,于是她留下了一封信就离开了上校家,回到了修道院。然而由于男爵夫人太一本正经,孩子们不能和她融洽相处。同时,由于玛利亚给这个家带来的变化激起了上校对生活的热爱,唤回了逝去的幸福,也唤起了他对玛利亚的爱情。于是上校最终拒绝了男爵夫人,他来到修道院找玛利亚,他们终于结成了美满的伴侣。

这时正是30年代希特勒吞并奥地利的前夕。在萨尔茨堡举行奥地利民谣音乐节的当天,上校和玛利亚接到了柏林的来电,命令上校参加纳粹的海军,并把他和全家置于严密监视之下。借着参加民谣音乐节的机会,特拉普家庭合唱队在奥地利同胞面前奉献出他们心底里的歌,并在朋友和修女们的协助下,全家跨过阿尔卑斯山,逃出了多难的祖国,来到了自由之地。

㈦ 音乐之声的剧情

音乐剧《音乐之声》根据真实故事《托普家族的歌手》改编,故事发生在1938年的奥地利。修女玛丽亚成为了奥地利海军上校家的家庭女教师,上校自妻子去世后,像管理军队一样经营自己的家庭,7个孩子个性叛逆,而玛丽亚的到来改变了这一家:她教会孩子们游戏、唱歌,也用音乐融化了上校冰冷的心。其时恰逢德国纳粹占领奥地利,上校带领他的孩子们在萨尔茨堡音乐节上合唱一曲《雪绒花》,深爱家国的情怀感人至深。

㈧ 《音乐之声》讲的是什么内容

22岁的玛丽亚(朱莉·安德鲁斯饰)是一个萨尔茨堡修道院里的志愿修女。但是,她活泼好动和热爱自然的性格却总是让她在修道院里惹麻烦。修女院里的阿比斯院长(佩吉·伍德饰)觉得她这样活泼的性格不适合僧侣生活。

于是,当她接到冯・特拉普上校(克里斯托弗·普卢默饰)家寻求看护的请求,她决定让玛丽亚去,也借此让她探索出真正的生活目的。

玛丽亚到达冯・特拉普家,发现他是一个有七个孩子的鳏夫。长期的海军生活和对亡妻的悲伤使他对待孩子像管教士兵一样严格。

很快,玛丽亚就明白了以前那些看护离开的原因,原来是孩子们得不到父亲的关爱,总是用捉弄看护来吸引父亲的注意。上校要求玛丽亚也像他一样严格,但是玛丽亚没有听从,而是用她天生的温柔和善良赢得了孩子们的友好。

趁上校不在的时候,她用窗帘给每个孩子逢制了游戏服装,带领他们到市场游玩,在美丽的阿尔卑斯山上野餐,还教会了他们唱歌。孩子们原有的拘禁和忧郁渐渐地被音乐和笑声代替。不久上校回家了,还带回了孩子们喜欢的麦克叔叔和孩子们不甚喜欢的的女朋友男爵夫人(埃琳诺·帕克饰)。

上校对玛丽亚的做法十分不满,可是当他听到孩子们为男爵夫人唱歌的时候十分感动,因为玛丽亚把从他亡妻之后家里就不再有的音乐又带了回来。玛丽亚还和孩子们一起准备了一场木偶戏,上校被玛丽亚可以感染他人的热情所吸引。

几天之后,上校和男爵夫人一起举行了一场盛大的舞会,孩子们在舞会中也有歌唱表演。在舞会中,玛丽亚给孩子们示范奥地利的民间舞蹈“涟恩德拉”(Laendler)。出乎意料的是,上校走过来和玛丽亚共舞,舞蹈最后他们互视对方,他们之间的爱意一目了然。

这些,都被男爵夫人看在眼内,当晚,她劝玛丽亚回修道院。玛丽亚恐怕自己对上校的感情会越限越深,于是,她悄悄地离开了。

玛丽亚走了之后,男爵夫人用尽办法讨孩子们的欢心都没有成效。当孩子们得知上校要和男爵夫人结婚的消息后,他们更加难过。他们到修道院找玛丽亚却没能见到她。

玛丽亚向阿比斯院长坦白了她对上校的爱情和对生活的不知所措,阿比斯院长告诉她要有骨气勇气,哪怕翻越世界上的每一座山峰也要找到自己的真爱。

于是,玛丽亚回到冯・特拉普家里。 玛丽亚回来之后,男爵夫人发现她已经无法挽回和上校之间的感情,她主动退出了婚约,上校和玛丽亚互诉衷肠,很快他们就结婚了。

(8)音乐之声剧情扩展阅读

角色介绍

1、玛利亚

演员 朱丽·安德鲁斯

萨尔茨堡修道院里的志愿修女,她活泼好动和热爱自然的性格却总是让她在修道院里惹麻烦。于是她被派到冯・特拉普上校家做家庭教师。她很快和上校的七个孩子打成一片,而上校也渐渐在她的引导下改变了对孩子们的态度。

2、冯·特拉普

演员 克里斯托弗·普卢默

海军上校,有七个孩子。长期的海军生活和亡妻的悲伤使他对待孩子像管教士兵一样严格。他请来玛利亚作为孩子的家庭教师,刚开始他对玛丽亚的做法十分不满,可是当他听到孩子们为男爵夫人唱歌的时候十分感动,并被玛丽亚可以感染他人的热情所吸引。

3、男爵夫人

演员 埃琳诺·帕克

冯·特拉普上校的女朋友,被上校带回来时孩子们很不喜欢她。她看到玛丽亚与上校十分亲近,便劝玛丽亚回修道院。但后来玛丽亚回来之后,她发现她已经无法挽回她和上校之间的感情,便主动退出了与上校的婚约。

4、阿比斯院长

演员 佩吉·伍德

萨尔茨堡修道院院长,她觉得玛丽亚活泼的性格不适合僧侣生活。于是当她接到冯・特拉普上校家寻求看护的请求,她决定让玛丽亚去,也借此让玛利亚探索出真正的生活目的。

当玛丽亚向她坦白了她对上校的爱情和对生活的不知所措,她告诉玛利亚要有骨气与勇气,哪怕翻越世界上的每一座山峰也要找到自己的真爱。

拍摄花絮

导演罗伯特·怀斯心中扮演冯·特拉普上校的最佳人选是尤·伯连纳(Yul Brynner)。但尤·伯连纳拒绝了这个邀请,而最终由克里斯托弗·普卢默出演该角色。

由于电影拍摄的周期比较长,小演员们都在这个过程中长高了不少,为了在镜头中让演员看起来高度不变,该片拍摄团队使用了很多的小的拍摄技巧来掩饰这一切。

该片结束全家人爬到山上时上校肩膀上的格里特不是她本人。当时金·卡拉斯的体重增加了不少。片中出现的小孩是在克里斯托弗的要求下找来的侏儒替身,体重只有格里特的一半。

该片的第一个音乐片段“音乐之声”是在欧洲拍摄的最后一场。当时是1964年的六月末七月初,尽管看起来阳光明媚,但天气寒冷刺骨,朱丽·安德鲁斯不得不在山间不断地跳来跳去。

该片开场的航拍镜头中,尽管朱丽·安德鲁斯把鞋跟都插进了地里,试图稳住自己,但还是一次次地被直升机强大的气流给吹得站都站不稳。在拍了大概十几条之后,她试着给导演罗伯特·怀斯做出手势让直升机升上去一些,但是她得到的回应却是导演竖起的大拇指,因为导演终于拍到了满意的镜头。

该片片尾一家人徒步穿过阿尔卑斯来到瑞士,而现实中他们先坐火车到了意大利,又从意大利飞到伦敦,最后到达了美国。萨尔兹堡离奥德边境非常的近,但离瑞士和意大利都非常远,徒步走过去是不可能的。

玛利亚和上校在露台里的场景中,安德鲁斯一直笑场。因为每当她和上校接吻时,有一个装置就会发出咂嘴的声音。拍了超过20条之后,这个场景的结尾被修改成两人的剪影,并且隐藏了安德鲁斯的笑声。

在影片拍摄到他们从船上掉进水里的场景时,为了保持湿漉漉的样子,演员们不得不反复被水龙头浇得满身是水。

尼古拉斯·哈蒙德有一头棕色的头发,所以在该片开拍之前和拍摄过程中他不得不痛苦的染发好多次,把头发漂染成金黄色。

饰演马特的黛比·特纳在该片的拍摄过程中正在换牙,每当她掉一颗牙齿,化妆师就会用假牙给她换上。

当拍摄冯特拉普上校和玛利亚结婚的场景时,剧组忘记了叫扮演主教的演员就位,两位主人公走到了圣坛上时,圣坛上却空无一人,十分尴尬。而萨尔兹堡城真正的主教也在该片出演了一个小角色。

㈨ 音乐之声是什么剧情

老爸带回一个后妈,几个孩子本来不喜欢的,但是后妈用她的幽默和智慧感动了孩子。最后一家人和谐的生活在一起,电影以音乐剧为主线,就像新白娘子那样,说说几句就唱歌的那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