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末日哲学家》这部电影结局没看懂,前面都懂了……

这部片子用了在中国比较有吐槽点的剧情,来诠释了人类对待上帝(这里也就是至高无上的权力者)(包括科学与理性)三种层面的态度和最终的结果。另一个层面反应出了人们对上帝的认知变化的过程。第一次人们选择了生存却拒绝了残忍的阴暗面,最后是死亡,而被淘汰的人面对死亡选择了妥协。第二次人们面对死亡选择了接受残忍,可是人性的不同与社会文化的演变出的文明,也就是其中一个女性无法同意与多位男幸福配,最后爆发除了分歧与反抗,而最终同归于尽,被淘汰的人则是选择了求生可是却依旧无法逃脱自然和命运的毁灭。第三次,人们吸取了教训,并且对于上帝的认识也有所不同,不再是任由上帝主宰自己的命运,上帝也是人,人类(女主为人类代表)自己选择了自己的道路主宰了自己的生命,在这个过程中有美,有爱,有欢乐并且留下了文明的印记。哪怕是面对邪恶的最后一发子弹和最后的死亡,也是选择了共同面对毫不畏惧。老师从一开始便是主宰了所有学生,成功的利用各种方式让所有人主动或者被动的接受这个实验,而实验的最后则是学生打破了常规,各自选择了不同的道路和不同的理念去自由的走自己想要走的道路。最后女主并没有选择老师(理想主义下的般配)而是选择了爱情(可能对方不是最好的最合适的那一个,但是他们彼此相爱)。每个人类最终都无法逃脱死亡的束缚,而过程是可以自己选择的。为了生而生,和为了所追求的而生。两者结果都是死,但是却有截然不同。引用女主的话来说,他是一个好老师 用最后一堂课一个实验教会了每一个学生 跳出了束缚追求自己的人生。

⑵ 末日哲学家里20个人各自的职业和内页的内容

那个思想实验,我们哲学系男生在宿舍卧谈会时候实验过了,不成功

因为电影里那个实验,有许多因素,因而无法复制,举例:

1、第一次思想实验,拿着密码的老师却没有被规定在,且被随意的抛弃,实验中的组成部分缺失。
2、第二次思想实验,有的学生不再基于理性的全人类的角度,而采取自我保护,也是超出实验条件
3、第三次思想实验,女主角与老师的关系使这个实验的出发点已经不再具备证实和有效性上,不再是实验了。

附带的,关于比喻
“枪”:每次老师都去偷枪,第三次思想实验,学生拿到了枪和子弹。
这个“枪”的隐喻,太模糊,可以理解为功利主义,也可以理解为人本主义,造成的两种困境,要么个人的意志被削弱,要么整体不再具有完全的合法性。
“生育”:这个生育一直围绕在1、必须繁衍。2、必须男女。
要么,你反对了个人性取向的自由,要么,反对了性别平等(因为剧情中出现了,强迫和暴力)
“密闭的环境”只是为了规定“人的自由”,在西方哲学中,自由是有条件的,这种密闭的环境下,希望心灵的自由得以展现,所以,女主角的第三次实验却把实验极端化了。

这个实验,我个人觉得,没必要进行了,拿剧情里面的话说:“老师,您的逻辑简直就是一团浆糊”

⑶ 末日哲学家结尾什么意思啊

那老师在想“进去吃三明治还是自杀好呢”最后她决定“哎,还是听女学生的话吧”。
之前说了天启之灾的含义不过那女学生说了"还能更好"。所以我的理解是世上没有绝对的东西。这老师的思想太过于绝对了。

⑷ 末日哲学家 中文字幕

链接:

提取码:jmca复制这段内容后打开网络网盘手机App,操作更方便哦

《末日哲学家》是由JohnHuddles执导,苏菲·露等人主演的一部剧情片,电影于2014年上映。

影片讲述了哲学生以抽签决定身份和技能而延续人类命脉的故事。

如果资源不正确,或者版本不正确,欢迎追问

⑸ 末日哲学家的剧情简介

毕业前的最后一堂哲学课,21名学生被逼参与思想实验。他们由班房跳进核辐射浩劫现场,若未能在防空洞争一席位,器官将瞬即被辐射尘贯穿,痛苦致死。然而,防空洞内的氧气及食物只够10人存活一年。哲学生以抽签决定身份和技能。为延续人类命脉,他们需运用哲学逻辑,公开咨询并举手投票,选出10位最有价值的人物住进防空洞。聪明人比好人有资格留下?工程师的价值比诗人重要?一票延续一命,要牺牲谁去成就社会?

⑹ 如何评价电影《末日哲学家》

很多朋友都说是爱情片。这只是一个方面。其实大家一开始都没有注意到,所有的天灾都是人为造成的,都是说核弹爆发造成的,世界毁灭。所以说,本片还有一条隐语就是人类最终自己将自己送上灭亡。撇开爱情这条线不说,我发现这个片主要讲的是人性的劣根。首先在第一个设定中,人们都会根据谁重要,谁不重要。谁有用,谁没有用来设定进保护所。那么这个重要或者不重要是相对来说来说的呢。那是相对自己来说的,人们只会说你对我重要,或者对我不重要。所以就像人们只会凭自己的喜好来看待事物对待动物和其他生命。而且自以为是,所以把教授关在外面,不知道密码,最终灭亡。因为女主那时候小声的跟男主说了一句,我不喜欢和他待在一起。这就是人性的劣根。第二种设定也是差不多,虽然男主是同性恋,但是仅凭个人喜好,女主他们还是把他弄进了保护所,但是在人类末世的规则,你不能用现代的价值观去判断。但是他们依然坚持以自我为中心。根据末世前的个性来,所以教授,最后绝望了。第二次也灭了,重头戏的第三场来了,第三次女主要求自己选择。以他自我为中心,以他个人认为对的方式选择进庇护所的人。结果呢,只是片刻的欢愉,抽烟,喝酒,赌博,吸毒,以前想做,不敢做的都能做了。最后末日来临时,干脆一起毁灭。一死了之,但是这对于那些没有进庇护所的人来说是不公平的。这就是人性的劣根,讽刺了当今社一些贪图享乐,任性妄为,不思进取。不为将来做打算的一些人在思想。不知道,有个小细节大家发现没有。薯条哥,看是成全了女主和男主,但是她也有自己的小心事,那就是一男配六女,但是其他几个男人呢?虽然他说得很搞笑,但是大家有没有发现其他男人的结局是死亡,虽然死的方式很搞笑,也是他自己说的,但是死亡就是死亡是很血腥的。说明他内心是邪恶的,阴暗的。和前面的舍己为人,成全男,女主角形成鲜明的对比。最后教授三次上楼,我理解为救世主,或者是上帝吧,又或者说生存法则,给了人们三次机会,吃面包和拿枪,寓意着生存和死亡,我们可以暂且把教授看成是上帝,或者是规则。在他干预或者不干预,引导或者不引导的情况下。人类还是走向了灭亡,所以上帝思考是继续作为庇护所守护人类给与生存的权利。还是自己亲手终结这一切。让人类灭亡。第三次上楼是开放性的结尾。也许在房间里魔鬼撒旦正坐在对面这三个测试,只是他们之间的一个小游戏。也许撒旦会说,看,伙计,你输了,我说了,人类自己会把自己送上毁灭道路。关于女主和教授在花园里的谈话。我可以理解为,上帝说,看我给你选的道路给你指引的方向是最好的。但是女主却说,我要选择我自己想要的,而不是别人替我选择的。虽然那也许是最好的。所以说这里又一次点名了人性,人是以自我为中心的生物。就像说的,哪怕明知道明天是毁灭今天也要片刻的欢愉。这就是我所理解的!只要学什么的不懂,但是我大概看出这么个意思,在所有的设定毁灭的当中都是人类的核武器造成的毁灭。

⑺ 末日哲学家结局什么意思

一个高人留言,抄来的:

面对学生恋人的即将离别,哲学老师设计了一个实验。他把学生设计在世界末日的情景模式里。
第一问,假如我将他(第三者)分隔开,你会爱我吗?学生恋人回答,我会憎恨你,让你被火烧死。
第二问,假如他(第三者)是个gay,你会爱我吗?学生恋人回答,我会和你在一起,但会整日郁郁寡欢。教师悲吼,与其这样,我宁愿这是世界末日。
第三次,学生恋人忽然提出说,请让我选择吧,于是学生恋人选择了唱歌,跳舞,大麻,赌博,最后自爆…意思是我宁愿快乐至死,也不愿让情感服从理性。
什么是天启,就是走过黑暗,揭示未知。哲学老师最后悲伤地找到他的答案。

⑻ 大家觉得电影《末日哲学家》这部电影怎么样

《末日哲学家》是由John Huddles执导,苏菲·露等人主演的一部剧情片,电影于2014年上映。影片讲述了哲学生以抽签决定身份和技能而延续人类命脉的故事。

西方的哲学,主要体现在只提出问题,尤其是反映深刻矛盾的问题,同时不给出答案。比如电影里面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火车轨道上,有一个分开两支的岔道,上面分别躺着一个人和五个人,列车冲过来的时候,你刚好是扳道工,你会怎么办?让列车冲向一个人的岔道,也许是一个理性的选择,挽救了多数人的生命,但是你依然是在选择性的杀人。所以说这不仅是一部哲学电影,也是一部比较耐人寻味的电影。

⑼ 如何评价电影《末日哲学家》

末日哲学家
影片讲述哲学生以抽签决定身份和技能。为延续人类命脉,他们需运用哲学逻辑,公开咨询并举手投票,选出10位最有价值的人物住进防空洞。聪明人比好人有资格留 ?工程师的价值比诗人重要?一票延续一命。

影片评价

电影打着一个高大上的名号去阐述了一场三角师生恋(姑且算三角吧),是一个很大胆的行为。因为他们自己也知道,能把观众骗去看,但肯定也会引来吐槽。不过本片聪明的地方是,用的是以哲学为主线。既是哲学,便是以逻辑为基础,而这种逻辑又针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套路,所以一些对于哲学认识不深的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