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京剧铁弓缘为什么还叫大英杰烈

英是指主角陈秀英;杰烈也称节烈,是称赞陈秀英母女不畏强暴的气节;大是表示整出戏行众多火爆热闹,如大八蜡庙、大四杰村、大溪皇庄等,还有一出著名的大保国。

② 京剧中四大流派是

京剧旦角主要分为四大流派:梅派、程派、荀派、尚派。

(2)京剧大英杰烈剧情介绍扩展阅读:

在1927年,北京《顺天时报》举办评选“首届京剧旦角最佳演员”活动,结果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当选,被誉为京剧“四大名旦”。

1.梅派:由梅兰芳创立。梅兰芳毕生追求艺术的最高境界,用自己的表演创造出大量善良、温柔、华贵、典雅而具有正义感的古代妇女形象。

梅兰芳(1894—1961),擅长青衣,兼演刀马旦。在五十多年的舞台实践中,梅先生对京剧旦角的唱腔,表演和服饰,做了很多创造性的改革和创新。梅先生的优美大方的唱腔,雍容华贵的表演,对京剧的影响是极大的。梅先生不仅受到中国人民的欢迎,也得到世界的欢迎。

梅兰芳曾率京剧团多次赴日本、美国、苏联演出,是把中国戏曲传播到国外、享有国际声誉的戏曲表演艺术家。梅派的形成,是梅先生对京剧的巨大贡献和深远影响而形成的。梅派代表作有《宇宙锋》、《贵妃醉酒》、《断桥》、《奇双会》、《霸王别姬》和《穆桂英挂帅》等。

2.程派:由程砚秋创立。主要以深邃曲折的唱腔,通过娴静凝重的舞台形象表现古代的女性,尤其善于塑造遭遇悲惨、具有外柔内刚性格的中下层的女性。

程砚秋(1904—1958),演青衣,在艺术上勇于革新创造,讲究音韵,注重四声,追求“声、情、美、水”的高度结合,并根据自己的嗓音特点,创造出一种幽咽婉转、起伏跌宕、若断若续、节奏多变的唱腔,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世称“程派”。

程砚秋擅长演悲剧,编演过《鸳鸯冢》、《荒山泪》、《青霜剑》、《英台抗婚》、《窦娥冤》等戏,大多表演封建社会妇女的悲惨命运。

3.荀派:由荀慧生创立。善于塑造天真、活泼、热情的少女形象,具有柔媚娇婉的风格。

荀慧生(1900—1968),功底深厚,能汲取梆子戏旦角艺术之长,熔京剧花旦的表演于一炉,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世称“荀派”。擅长扮演天真、活泼、温柔一类妇女角色,以演《红娘》、《金玉奴》、《红楼二尤》、《钗头凤》、《荀灌娘》等剧著名。

4.尚派:由尚小云创立。以刚健婀娜为特有风格,唱、念、做、打均不尚纤巧,以气与力取胜,具有阳刚之美。

尚小云(1900—1976),功底深厚,嗓音宽亮,唱腔以刚劲著称,世称“尚派”。代表作有《二进宫》、《祭塔》、《昭君出塞》、《梁红玉》等,塑造了一批巾帼英雄和侠女烈妇。

③ 京剧四大名角是什么

中国京剧名家有:
老生有:谭鑫培、
谭富英
、马连良
、杨宝森
、周信芳
、言菊朋
、奚啸伯等等。
小生有:
姜妙香、
叶盛兰、叶少兰、李宏图等等。
旦角有: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张君秋、赵燕侠、
李世济、梅葆玖、杜近芳、李维康、
刘长瑜等等。
老旦有:李多奎、李金泉、李鸣岩、赵葆秀、兰文云等等。
净行有:金少山、郝寿臣、裘盛戎、袁世海、尚长荣、康万生、
邓沐伟、孟广禄、杨赤等等。
中国京剧名曲有:
《宇宙锋》《玉堂春》《长坂坡》《群英会》《打渔杀家》《五人义》《挑滑车》《打金枝》《拾玉镯》《三击掌》《六月雪》《四进士》《搜孤救孤》《秦香莲》《打严嵩》《挡马》《金玉奴》《樊江关》《野猪林》《八大锤》《空城计》《霸王别姬》等。

④ 收集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资料

李慧芳,京剧表演艺术家,曾用名李淑棠。生于1924年,祖籍北京,擅演生和旦。艺术经历
8岁开始卖唱生涯,9岁拜李玉龙、宋继亭学老生,13岁登台,演出了《空城计》、《群英会》、《一捧雪》等剧。1946年改习青衣,拜程玉菁、赵桐珊为师,曾与周信芳合作,演出了《四进士》、《徽钦二帝》等剧。1950年在苏州市开明京剧团领衔主演,1955年调中国京剧院。1960年调梅兰芳剧团,后入北京京剧院三团。
艺术特色
李慧芳扮相俊美,嗓音宽厚清亮,四大名旦的戏都能演,还兼演老生、小生,善于在一个剧目中扮演两个不同行当的角色,如在《四郎探母》中,前饰公主,后饰四郎;在《吕布与貂婵》中,前饰貂婵,后饰吕布。或在一场演出中,前演梅派的《宇宙锋》,后演言派的《上天台》等。
李慧芳戏路宽广,一专多能,老生、小生、青衣、花旦、刀马旦、老旦等各行全能,形成她特有的“杂家”风格。
代表剧目
演出剧目有老生戏《黄金台》、《空城计》、《一棒雪》、《战太平》、《辕门斩子》、《李陵碑》、《宝莲灯》、《桑园会》、《上天台》、《四郎探母》及连台本戏《三门街》、《西游记》等,旦角戏《四进士》、《徽钦二帝》、《凤还巢》、《宇宙锋》、《贵妃醉酒》、《生死恨》、《蝴蝶杯》、《秦香莲》、《汉明妃》、《荒山泪》、《红楼二尤》、《大英杰烈》、《木兰从军》、《五侯宴》,小生戏《白门楼》、《群英会》,另外,她在现代戏《洪湖赤卫队》、《雪映古城》也有精彩表演。

⑤ 荀慧生的简介

荀慧生,京剧旦角表演艺术家,四大名旦之一,生于1900年,卒于1968年,祖籍河北东光。他初名秉超,后改名秉彝,又改名“词”,字慧声,号留香,艺名白牡丹,与余叔岩合演《打渔杀家》起,改用荀慧生的名字。
他出生于贫苦的农民家庭,从小被卖给天津一个梆子戏班,后又转卖给河北梆子花旦庞启发为徒,8岁登台表演,时随侯俊山学梆子花旦,1911年入三乐班(后易名正乐)从路三宝、薛兰芬学京剧青衣、花旦,与尚小云、赵桐珊有“正乐三杰”之称。曾拜吴菱仙、陈德霖、王瑶卿为师,并受孙怡云、程继先等名家教益。1918年加入喜群社,与梅兰芳、程继先合演《虹霓关》,从此专演京剧。后自组“留香社”。1919年加入永胜社,同杨小楼、谭小培、尚小云赴沪演出,并与周信芳、盖叫天、冯子和等合演《赵五娘》、《劈山救母》、《九曲桥》等。荀慧生喜欢作画,1924年正式拜吴昌硕为师,他又向齐白石、陈半丁、傅抱石、李苦禅、王雪涛等名师求教,丰富了他的艺术生活,提高了他的艺术素养。20世纪30年代逐渐形成荀派艺术。
建国后,荀慧生为京剧艺术改革做出了大量工作。1952年获第一届戏曲观摩大会老艺术家表演奖。他历任中国戏曲家协会艺委会副主任,北京市戏曲研究所所长,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院长,河北省政协委员,北京市文联常务理事,北京市戏曲编导委员会主任等职。文化大革命期间备受屈辱,抑郁而死。
荀慧生的表演熔青衣、花旦、闺门旦、刀马旦表演于一炉,根据剧情发展和人物性格的需要,吸收小生、武小生及其他行当的表演技巧,甚至将外国舞蹈步法融于其中。他根据自己的天赋条件,在唱腔、身段、服装、化妆等方面进行大胆的革新。他表演人物非常注意刻划心理状态,重视角色的动作,提倡旦角动作要美、媚、脆。他强调旦角每个动作都要给人以美感,要求演员把女性的妩媚闪现于喜、怒、哀、乐、言谈举止之中,同时身段动作变化多姿,尤其讲究眼神的运用,角色一举一动、一指一看都要节奏鲜明,使观众醒目,演员一出场就光彩照人,满台生辉。所以他的表演感情细腻,活泼多姿、文武兼备,唱做俱佳。
他的唱腔素以柔媚婉约著称,他有不少精彩的唱段,成为荀派弟子的必修课目。他的唱腔委婉动听,俏丽多姿,声情并茂,感人至深。他敢于标新立异,创造新腔;广采博收,吸取其他剧种唱腔的长处,设计新腔。如《红娘》中那段“反四平调”脍炙人口。他善于使用上滑下滑的装饰音,听来俏丽、轻盈、谐趣,具有特殊的韵味。荀慧生编制新腔坚持三条原则:一是让人喜悦;二是让人听懂;三是让人动情。
荀慧生的念白有独特的风格,柔和圆润,富于韵律美。他不照搬传统的韵白和京白,从人物的感情感出发,富含人物的思想感情,充分显示出人物的内心世界,轻重缓急,恰到好处,流利感人,又声声入耳。既具有音乐美,又具有生活美。
代表剧目:《胭脂虎》、《红娘》、《绣襦记》、《丹青引》、《勘玉剑》、《钗头凤》、《鱼藻宫》、《荀灌娘》、《贩马记》、《玉堂春》、《十三妹》、《得意缘》、《花田错》、《元宵谜》、《辛安驿》、《香罗带》、《金玉奴》、《红楼二尤》、《杜十娘》、《霍小玉》等。有《荀慧生演剧散论》、《荀慧生演出剧本选集》、《荀慧生舞台艺术》等书行世。
荀派艺术丰富多彩,流传极广,弟子甚多。他指导和亲自传授的后人、学生、徒弟有:吴纪敏、金淑华、李薇华、荀令莱、宋德珠、毛世来、童芷苓、李玉茹、李玉芝、吴素秋、赵燕侠、小王玉蓉、张正芳、尚明珠、厉慧敏、陆正梅、宋长荣、李妙春等等,还有许多人虽未拜师,但多得其亲授。

⑥ 京剧中有哪些剧目的剧情是不符合现代人价值观的

中国京剧传统剧目一共有将近1000出 ,最开始的大家,例如谭富英、马连良、王瑶卿等大家会的戏不管是不是本行的,每个人都会700到800出。等到他们的下一代,如雪艳琴、张学津、马长礼、袁世海等人会的戏应该会有500到600出。到现代唱戏的演员,其中优秀的例如朱强、李胜素、张克、杨赤等人,会的戏最多也就100到200出。这现象说明了一个问题,就是京剧一代传一代,根本就没有很好的继承下来。连剧目都没有完整的继承,更别提身段、指法、把子功、毯子功等技术。

⑦ 京剧苟派都有谁

荀慧生:
荀慧生一生演出了三百多出戏,其中代表作为《元宵谜》、《玉堂春》、《棋盘山》等,与杨小楼、尚小云、潭小培一起称为“三小一白”。1927年和1931年两次当选“四大名旦”,有“无旦不荀”的美誉。诞辰:1900年1月5日,光绪二十四年(戊戌)十二月初五日;逝世:1968年12月26日,农历戊申年十一月初七日。
代表剧目
一生演出了三百多出戏,其中代表作为《元宵谜》、《玉堂春》、《棋盘山》等,与杨小楼、尚小云、谭小培一起称为“三小一白”。1927年和1931年两次当选“四大名旦”,有“无旦不荀”的美誉。
荀慧生长年与陈墨香、陈水钟合作,编演了大量的新戏,在排演中得到王瑶卿的大力帮助。他演出的剧目有三百多出,大致有以下三类剧目:一是《绣襦记》、《一绺麻》《丹青引》、《红娘》、《勘玉剑》、《钗头凤》、《鱼藻宫》、《红楼二尤》、《荀灌娘》等新编演的剧目。
二是《贩马记》、《玉堂春》、《十三妹》、《得意缘》等增益首尾的传统剧目;三是从梆子移植为京剧的《花田错》、《元宵谜》、《辛安驿》、《香罗带》等将近四十出戏。其他剧目还有《杜十娘》、《金玉奴》、《卓文君》、《胭脂虎》、《霍小玉》等。
王紫苓:
王紫苓,女,京剧旦角。1932年12月生于天津。着名京剧荀派表演艺术家,为天津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天津市表演艺术咨询委委员,上海荀派艺术研究会会员,天津作家协会会员。
王紫苓盛年时期的常演剧目有荀派剧目《坐楼杀惜》、《十三妹》、《红娘》、《勘玉钏》、《钗头凤》、《杜十娘》、《红楼二尤》、《霍小玉》、《荀灌娘》,骨子老戏《大英杰烈》、《红梅阁》、《战宛城》、《拾玉镯》、《翠屏山》、《大劈棺》、《武松与潘金莲》、《武家坡》、《汾河湾》,梅派剧目《凤还巢》,尚派剧目《失子惊疯》,程派剧目《锁麟囊》、《六月雪》,反串武生戏《三岔口》、《白水滩》、《八蜡庙》等。

⑧ 京剧小生的经典剧目

《镇潭州》、《小商河》的杨再兴,《磐河战》、《借赵云》,《银空山》,《柴桑关》《八大锤》 《玉堂春》《陈三两爬堂》,《奇双会》里的赵宠,《御碑亭》《清风亭》《拾玉锡》《西厢记》《人面桃花》比如《评雪辩踪》金玉奴》《连升三级》《状元谱》《群英会》、《回荆州》《黄鹤楼》《风仪亭》《辕门射戟》,《四郎探母》、《穆柯寨》、《破洪州》
京剧早期小生
龙德云
《辕门射戟》(吕布)、《黄鹤楼》(周瑜)等。
德珺如
《罗成叫关·小显》、《飞虎山》、《监酒令》、《孝感天》、《辕门射戟》、《白门楼》等戏最擅长。
《辕门射戟》、《岳家庄》、《虹霓关》、《穆柯寨》、《破洪州》、《黄鹤楼》、《打寇》等。尤以《虹霓关》、《穆柯寨》 《拾画叫画》、《举鼎观画》、《奇双会》、《玉堂春》、《石秀探庄》、《雅观楼》、《八大锤》、《借赵云》、《辕门射戟》、《镇潭州》、《凤仪亭》、《监酒令》、《孝感天》、《罗成叫关》、《小显》《三国志》
京剧小生流派
程派小生
《群英会》、《临江会》、《回荆州》、《黄鹤楼》《群英会》、《临江会》、《黄鹤楼》
《借赵云》《八大锤》的双枪和《岳家庄》《蔡家庄》、《雄州关》、《探庄》、《状元谱》、《弓砚缘》、《连升店》、《奇双会》、《九龙山》、《八大锤》、《雅观楼》等。
叶派小生
《辕门射戟》《白门楼》 《叫关》《狮子楼》《吕布》、《罗成》《战濮阳》、《翠屏山》、《狮子楼》、《双合印》《周仁献嫂》、《柳荫记》、《白蛇传》、《桃花扇》、《西厢记》和现代戏《白毛女》都属珍品,反串戏《木兰从军》、《南界关》、《英杰烈》
梅兰芳《四郎探母》、 姜妙香《监酒令》、《辕门射子》、《白门楼》、《借赵云》、《黄鹤楼》、《罗成叫关》、《小宴》、《飞虎山》、《状元谱》、《连升店》《宇宙锋》、《贵妃醉酒》、《虹霓关》、《穆天王》、《春秋配》、《奇双会》、《玉堂春》、《游园惊梦》《西施》、《霸王别姬》、《洛神》、《木兰从军》、《太真外传》、《廉锦枫》、《生死恨》、《凤还巢》、《牢狱鸳鸯》、《春灯谜》、《黛玉葬花》、《千斤一笑》、《俊袭人》
金派小生
《悦来店》《梅玉配》《乾坤福寿镜》《马上缘》、《虹霓官》《雄州关》,《雅观楼》,《雁门关》、《钗头凤》、《香罗带》、《杜十娘》、《玉堂春》、《得意缘》、《婚姻魔障》、《红楼二尤》、《晴雯》、《霍小玉》、《红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