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法兰西岁月剧情
『壹』 我的法兰西岁月的剧情简介
20世纪二十年代初的中国,列强入侵,军阀混战,民不聊生。为了寻求救国之道,十六岁的邓希贤满怀一腔热忱,同邓绍圣和纪德铭等青年不远万里踏上了赴法勤工俭学之旅。但法兰西并非他们所想象的天堂,三人的钱很快花完了,不仅不能上学,连生存都遇到了威胁。邓希贤以自己的毅力和执著,维系住他和伙伴们的生存希望。就在进退维谷之际,邓希贤意外的结识了巴黎一小区清扫工米歇尔。米歇尔把自己的一半工资分给他。但歇尔自己的生活也很拮据。希贤把自己的工钱悄然留给他们,黯然而去。当此之时,广大留法中国学生思想又混乱又活跃。中华先进青年张申府、赵世炎、周恩来引领时代的潮头,在巴黎创建了共产主义小组。 邓希贤最早结识了革命青年是聂荣臻,接着又在巴黎结识了开小书店的陈延年和陈乔年——他们是陈独秀的儿子。随后又在工厂打工时结识了赵世炎和王若飞。不久,周恩来和赵世炎等人发起组织反对北洋政府向法国政府借外债打内战的“拒款斗争”。在这场斗争中,邓希贤结识了周恩来等人,他们的出现,改变了邓希贤的人生命运。自此他完成了求学求生存的人生阶段,开始了九死不悔的追随共产主义理想的人生之旅和精神之旅 。
『贰』 求电视剧《我的法兰西岁月》每剧的剧情
朋友,上网络查询吧!
『叁』 《我们的法兰西岁月》陈乔年最后和宗玉佩是怎么分离的
是宗旭之和林朗的捣乱使得二人生死分离。
在第28集中,赵世炎、周恩来建议乔年可以带玉佩前往,革命与爱情并不冲突。乔年答应玉佩的要求。宗旭之恼羞成怒,派林朗绑架宗玉佩。
玉佩失踪,陈乔年焦急万分,找宗旭之要人。双方激烈争辩,万般无奈之下,宗旭之打算不再过问宗玉佩去留,不料宗玉佩被林朗自作主张绑至别处。
陷入疯狂的林朗决定将宗玉佩身边的亲人一个个杀死,玉佩无奈,被逼自杀。闻此噩耗,陈乔年悲痛欲绝。延年开导他要从个人感情中走出来,以革命大业为重。
剧集评价
该剧的康洪雷导演最擅长把充满说教意味的正剧变成人情味道十足的励志故事,让其充满感染力。留法勤工俭学的故事从选材到风格都足以令人期待,异国情调加上魅力人物,把“信仰”这个词也搅到青春无敌。
《我们的法兰西岁月》的创作难度极大,全剧从筹备到拍摄经历了4年时间,仅剧本就历经3年的修改打磨,主创人员查阅大量一手文献资料,采访了多位权威专家及革命前辈的亲属后人。
『肆』 电视剧《我们的法兰西岁月》全集 《我们的法兰西岁月》迅雷完整下载
链接:
《我们的法兰西岁月》是幸福蓝海影视文化集团出品的革命史诗题材电视剧,由康洪雷执导,朱亚文、钟秋、李梁、张念骅、袁文康、林栋甫领衔主演。
该剧以二十世纪初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为时代背景,讲述了青年时期的周恩来、邓小平、赵世炎、蔡和森等社会主义革命先驱与伟人在法国艰辛寻求救国之道并最终走上共产主义革命道路的故事。
如果资源不正确,或者版本不正确,欢迎追问
『伍』 《我们的法兰西岁月》哪些角色是虚构的
李火镰、耿照泉、宗旭之、宗玉佩、林朗,王俊(陈箓的秘书)、罗雅萍是《我们的法兰西岁月》虚构的角色。
《我们的法兰西岁月》是一部大型革命史诗题材电视剧,该剧以二十世纪初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为时代背景,讲述了青年时期的周恩来、邓小平、赵世炎、蔡和森等社会主义革命先驱与伟人在法国艰辛寻求救国之道并最终走上共产主义革命道路的故事。
(5)我们的法兰西岁月剧情扩展阅读:
二十世纪初的中国内忧外患,灾难深重。一批中国进步青年开始把寻找救国道路的目光转向欧洲,参加了留法勤工俭学运动。
邓希贤(青年邓小平)、周恩来、赵世炎、蔡和森、向警予、李维汉、李立三、陈毅等一大批进步青年先后来到法国,目睹了法国共产党与底层劳工的革命运动。
在求生存、求真理的过程中组织了“反饥饿大会”、“拒款大会”、“里昂大学事件”等一系列爱国运动,最后自觉集合到了共产主义的大旗下,成立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旅欧支部,邓希贤于第五次代表大会时入选书记局,并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踏上了前往苏联的列车。
轰轰烈烈的法兰西岁月锻造了这群年轻人的灵魂与理想,未来中国的命运将因他们而发生翻天覆地的巨变。
该剧整体风格大气细腻,满怀激情和思考。风起云涌的岁月,一个个耳熟能详的名字,在异国他乡对祖国的柔情和自我挣扎,那群意气风发的青年和少年,把我们带到了那个我们所不知道的属于他们年轻恣意的时代,他们让我们也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
他们披荆斩棘换来了今天的中国。历史不会让人枯燥,曾经的英雄人物不会被忘记,先辈们付出的热血和生命,在不同载体的传承下,将会一代又一代的流传下去。
网络-我们的法兰西岁月
『陆』 在电视剧《我们的法兰西岁月》中的李火镰,在历史上有原型吗
李鹤龄是李火镰原型人物,刺杀陈箓就是李鹤龄所为。
李鹤龄 (1902—1927),原名李登寿,又名李合林、李松林,郫县郫筒镇东街人,生于1902年8月6日。其父李星衢,以经营古旧衣货为业。留法勤工俭学。李鹤龄于1913考入郫县高等小学,后转入模范高等小学第一班,学习成绩居全班第一。1915年李鹤龄考入成都联立中学。
1917年考入北京清华中学。在清华中学读书期间,李鹤龄曾参加著名的“五四”学生爱国运动。当时正值青年学生赴法勤工俭学的高潮,李鹤龄于1920年4月去法国,先在巴黎附近的枫丹白露中学补习法文。由于成绩优良,被华法教育会聘用,作批转信件的工作。1921年秋,经华法教育会华籍秘书李光汉介绍,李鹤龄任华籍女律师郑毓秀的“代笔师爷”。郑毓秀系广东人,是1913年留学法国的唯一女官费生,留学期间曾3次回国。郑毓秀于1922年春在巴黎大学发表博士论文后,成为中国在法的名流人士,与法国的政界人员有密切的往来,拜法国国会议员禹格勒阿为义父。郑毓秀所住的房屋就是其义父赠予的。
留法勤工俭学的青年到法国不久,就面临着严峻的考验。第一次世界大战使法国的经济遭受到严重破坏,物价飞涨,许多工厂停业,新去的许多勤工俭学的学生不但无工可做,连学习也无法进行。为了解决生活问题,青年学生组织起来,开展争取“三权”(吃饭权、工作权、求学权)的斗争。李鹤龄与同学们一起向中国驻法公使陈箓请愿,明确提出“三权”要求。陈箓却勾结法国军警殴打学生,激起旅法华侨团体和国内各界的一致声讨。1921年4月,中国北洋政府总统徐世昌向法国政府贷款5亿法郎,用以购买军火打内战。留法勤工俭学的同学们得知此项消息后,群情愤慨,在赵世炎、周恩来、陈毅、蔡和森等同学的领导下,筹备并召开了“反对中法借款大会”。李鹤龄和他的同学们一起参加了轰轰烈烈的拒借大会。大会上,中国驻法公使馆一等秘书王曾思代表公使陈箓参加大会,愤怒的学生们质问王曾思借款一事,王矢口否认,遭到同学们的痛打。由于在法学生们的反对,国内各界人士的痛斥,北洋政府的借款一事未能得逞。
1921年,北洋政府的官僚政客吴稚晖等人,以照顾勤工俭学学生为名,用庚子赔款的一部分,在法国里昂修建了中法大学(简称“里大”)。但是,当中法大学建成后,招收的学生却大部分是由吴稚晖从国内招来的官僚贵族子弟,对勤工俭学学生一个不收,这就引起全体勤工俭学学生们的极大愤怒。9月12日,勤工俭学学生代表陈毅、陈炎等104人,不顾法国军警和校方的阻拦,涌进中法大学,占据一座楼房。勤工俭学的学生代表强行进驻“里大”后,生活上遇到很大的困难,同学们节衣宿食,千方百计筹集钱款支援他们。中国驻法公使陈箓和在法的官僚政客吴稚晖等人,表面上假情假意地同学生们兜圈子,暗中却勾结法军警对进驻“里大”的学生代表下毒手。10月14日,法国军警将进驻“里大”的全体学生代表强制上船,驱逐出境,遣返押解回国。
通过争“三权”的斗争,反借款的斗争和进驻“里大”的斗争李鹤龄看清了中国北洋政府驻法公使陈箓,是迫害勤工俭学学生的在法罪魁,他暗下决心要除掉这个罪魁。由于李鹤龄掌握中、法两种文字的能力较强,郑毓秀掌握法文的能力还可以,但中文能力却很差,写起中文来往往词不达意,且错别字连篇。所以郑毓秀草拟中文稿或作翻译工作时,都离不开李鹤龄这个代笔师爷,因此李鹤龄是住在郑毓秀的寓所内。这样李鹤龄就有机会接近在法的中国官吏,他决定利用这一便利条件待机枪杀陈箓。
机会终于来了。1922年3月19日,为郑毓秀女士生日,法国政界不少的人和在法的中国官吏名流如公使陈箓偕夫人、领事廖世功以及中国铁道工程师张祜等均至郑毓秀的寓所贺寿。李鹤龄把从游乐园购置的用作射击游戏的手枪(击中要害处也能致死人命)擦拭一新,上好五粒子弹,一切工作准备就绪。午宴上,李鹤龄看见陈箓那得意忘形的样子,气得咬牙切齿,多次情不自禁地把手伸进内衣,摸着枪把,很想当场就将陈箓打死。可是由于人多,没有机会下手,心中暗想:让你再活两小时。午宴毕,李鹤龄上楼休息,密切注视着楼下陈箓的动向。直至下午二时,李鹤龄听到楼下陈箓夫妇向主人告辞,他立即下楼冲出门外,见陈箓已上汽车,他急忙举枪射击。遗憾的是连发3枪均未击中,吓得陈箓紧紧伏在车内,子弹打破玻璃,擦伤了陈箓老婆的手臂和同车张祜的耳朵。李鹤龄正要发第四枪,已被郑毓秀的双手箍抱住,只得弃枪逃遁。附近法国警察局立即派人将郑毓秀的寓所包围,严禁出入,进行搜查。三小时后,李鹤龄到法国警厅自首,供称因陈箓迫害留法勤工俭学学生,不得人心,出于义愤故杀之,为里昂中法大学被迫回国的勤工俭学同学报仇。
李鹤龄到法国后,没有像其他多数的勤工俭学同学那样,为生活所迫,到法国的小城镇、小工厂到处找活干,好不容易找到一项活,干不上两三月又被人家辞退,只得又别寻新路,一年四季都在奔波。而李鹤龄却被名流人士郑毓秀聘用,一直住在高级寓所内,与上层人士的接触也较多,如果想攀附这些官吏要员,那是不成什么问题的。可是,李鹤龄没有去攀附那些权贵,反而对他们切齿痛恨,甚至颇为大胆地枪击公使大人,他的勇敢之举,吓坏了以陈箓为首的官吏要员,使他们不能不考虑今后在对待勤工俭学学生的问题上,不要把局势搞得太僵了,因为留法的勤工俭学学生人数达1300多人,并且在他们身后还有法国和国内的许多人支持他们。李鹤龄枪击陈箓的勇敢之举,得到广大留法勤工俭学同学和主张正义人士的赞赏,他们在舆论上和物质上给予李鹤龄很大的支持,并四处奔走联络,群起声援李鹤龄,强烈谴责陈箓。在异国法庭上,李鹤龄义正辞严,用流利的法语答辩,博得在场大多数旁听者的同情。法庭无法作出判决,只好将李鹤龄暂时拘押。由于中国共产党旅欧支部的领导,旅法华侨、留法学生联合会以及法国主张正义人士,纷纷揭露陈箓的罪恶行径和丑恶嘴脸。旅居英、德、比、奥等国的华侨也通过报界或直接致电致函声援留法勤工俭学学生,为狱中的李鹤龄辩护。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下,老奸巨滑的陈箓只好假惺惺地致函法政府:“恕其年幼,从宽发落”。李鹤龄得以获释。
从1923年起,中国共产党旅欧支部有计划地分期分批选送一些党员去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简称“东方大学”)学习。先后去的四川籍学生有赵世炎(酉阳县人,1927年在上海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刘伯坚(平昌县人,1935年在广东大庾县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邓希贤(小平)、聂荣臻、朱德、林修杰(南充人,1928年在江西波阳县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穆青(树珊、合江县人,1930年牺牲于巴县)、李畅英(大章)等。李鹤龄是旅欧支部第二批选送到莫斯科的。1923年11月,李鹤龄在莫斯科东方大学与越南、朝鲜和日本等国的留学生一起学习马列主义课程和军事课程。1924年,由于孙中山颁布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中国南方革命政府与苏联关系更加友好。苏联应孙中山的要求,在莫斯科专门为中国开办了一所大学,只收中国学生,这就是中山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简称“中山大学”。这样,从法国选送到莫斯科的学生,与从国内选送到莫斯科的学生都到中山大学就学。
李鹤龄于1925年初回国。当时正值大革命时期,李鹤龄被安排到刚开办不久的黄埔军校任政治教官。1926年在广州参加北伐军,在北伐军总政治部担任组织科科长。1927年北伐军攻下武汉,由于武汉的斗争形势十分复杂,工运工作急需充实力量,李鹤龄奉调做工运工作。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叛变革命,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人士。由于我党主要负责人犯右倾机会主义路线的错误,看不到潜藏在革命阵营中的敌人,看不清蒋介石与汪精卫是一丘之貉,自动解除了武装,不采取防范措施以防止蒋介石之类的人物再次发动反革命政变,错误地把希望寄托在把持武汉军政府的汪精卫身上,期求汪精卫把大革命的旗帜再举起来。7月15日,汪精卫的狰狞面目暴露出来了,他与蒋介石一样在武汉发动反革命政变。武汉又象上海一样笼罩在白色恐怖中,大批共产党员和革命人士惨遭杀害,李鹤龄和一大批共产党员和革命人士都在这次白色恐怖中惨遭杀害,以他25岁年轻的生命谱写了一曲为共产主义献身的壮美人生赞歌。
『柒』 我的法兰西岁月主要内容是什么
《我的法兰西岁月》
故事梗概
二十世纪初的中国,列强入侵,军阀混战,民不聊生。
十六岁的年轻学子邓希贤怀着一腔救国济世的热忱,告别了父母,与叔父邓少圣、同乡纪德铭一道历尽艰辛越过大洋,踏上了赴法勤工俭学之旅。刚到法国他被西方的文明所震撼,立志学好本事,为国效力。在巴黎,他结识了同乡聂荣臻。不久他们进入巴耶中学读书。这是一段令人难忘的日子。他们读书、踢球、跳舞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可是好景不长,由于中国政府停止了对这批留学生的资助,迫使他们停止了学业,生活也陷入了绝境。交不起学费,求工也无望,举目无亲。纪德铭不顾耻辱扮小丑为饭馆拉客。邓希贤则以自己的毅力和执著,维系住他和伙伴们的生存希望。就在进退维谷之际,邓希贤结识了法国工人米歇尔一家。在米歇尔的帮助下,邓希贤走上了为生存打工的道路。在他十七岁生日时,米歇尔为他送来了面包和牛奶。邓希贤去米歇尔家探望,发现米歇尔的生活竟十分拮据。米歇尔的女儿失业在家。希贤把自己的工钱悄然留给他们,黯然而去。赴法中国留学生大都像他一样,苦苦地挣扎在生存线上。前途茫茫心路茫茫。命运考验着年轻的邓希贤。
邓希贤在最困难的时候结识了开小书店的陈延年和陈乔年——他们是陈独秀的儿子。他们借钱给邓希贤,鼓励他去寻找在施奈德钢铁厂打工的聂荣臻。邓希贤在钢铁厂打工时又结识了赵世炎和王若飞,通过他们,他知道了还有一类“盗火者”的中国青年在法兰西求索着战斗着,正在做着改变中国历史命运的大事情。他被这些先进青年的人格魅力和理想精神所吸引。不久,周恩来和赵世炎等人发起组织反对北洋政府向法国政府借外债打内战的“拒款斗争”。在这场斗争中,邓希贤结识了周恩来,并从此建立了深厚的友情。周恩来等人的出现,改变了邓希贤的人生命运。自此他完成了求学求生存的人生阶段,开始了九死不悔地追随共产主义理想人生之旅和精神之旅。
1922年6月,在巴黎郊外的布罗尼森林公园,来自法国、德国和比利时三国的十八名中国勤工俭学生,创建了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这年初秋,在巴黎公社社员墙前,邓希贤和蔡畅一起加入中国少共。从此,为共产主义理想、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的人生目标,伴随着他风风雨雨壮丽而伟大的一生。
第二年春天,邓希贤和李富春一起被调入《少年》编辑部,直接在周恩来领导下编辑出版少共中央杂志。他们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传播共产主义思想,点评国际时事,关注祖国命运。邓希贤不断排除办刊工作的困难,展示出他的智慧和才情,他也获得了油印博士的雅号。
1924年7月,周恩来回国,旅欧中国共青团的革命重担落在刚刚当选为“旅欧共青团”执委的邓希贤肩上。自此他成为中共党员。“五卅”惨案爆发后,邓希贤一面在《赤光》上发表文章声援,一面参与组织旅欧华人卷起声势浩大的抗议活动,机智果敢地与卖国的北洋政府及其驻法公使进行斗争。邓希贤越来越引起法国警察当局的注意和警觉。
1926年1月初,当法国警察企图将邓希贤等人到邓希贤等人驱逐出境时,邓希贤已经来到了巴黎火车站。开往莫斯科的列车启动了,邓希贤含泪看着正在月台上干苦力的米歇尔,心里说:“再见了,法兰西!总有一天,法兰西人民和政府会铺着红地毯欢迎中国的友好使者重访这个美丽的国家……”。岁月如梭,1975年时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副总理的邓小平访问法国。友好的法国朋友铺上红地毯隆重地迎接他。
『捌』 《我们的法兰西岁月》演员表
1、朱亚文饰演:周恩来
化名伍豪,中共欧洲小组早期成员,旅欧少共及共青团旅回欧支部创建答人之一。生性勤奋,喜欢工作;思维敏捷,谈吐风雅。他才华横溢,善于演讲和辩论。
2、钟秋饰演:邓小平
时名邓希贤,党和国家第二代领导集体核心人物,中国改革开放的开拓者,中国共青团旅欧支部后期领导人之一。务实和求真,话语不多,却又爱开玩笑,思辨能力极强。
3、李梁饰演:赵世炎
时用名赵琴荪,中共欧洲小组成员,少年中国会成员中最年少的骨干,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核心领袖之一,旅欧少共及共青团旅欧支部创建人之一。
4、张念骅饰演:蔡和森
留法勤工俭学核心之一,蒙达尼派和湖南籍学生领袖,后遭法方驱逐。他爱憎分明、嫉恶如仇;他性格耿直,宁折不弯。他蔑视现实的一切,誓言打破、反抗和重建。
5、袁文康饰演:宗旭之
青年党创始人,时用名曾慕韩。与毛泽东、周恩来熟识,早期合作,中期分道,后期敌对。在法国期间,是赵世炎、周恩来、邓小平的主要对手。
6、吕夏饰演:向警予
中国共产党党史上重要的革命女英雄,是一位独立、勇敢又不失感性细腻的传奇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