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大将剧情介绍
Ⅰ 电视剧《粟裕大将》中国民党丁济黄,历史上确有此人吗
“丁济黄”是一个虚构的人物,历史上不存在的。
历史由胜利者书写,敌对势力的本年就不会多做宣传,如丁济黄并非一线主管者,自然不会有什么事迹传下来。
电视剧《粟裕大将》里,作者虚拟了一个叫“丁济黄”的人物,这个人作为智慧的象征,成为了国共双方高级将领都能接受的人物,从而引出了粟裕和国民党将领张灵甫之间的境界比较。
为迎接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纪念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粟裕同志,由中央电视台、中共湖南省宣传部、湖南省广播电视局、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仲弘时代国际文化传播(北京)有限公司联合拍摄。
潇湘电影集团、湖南金星影视实业有限公司出品的电视连续剧《粟裕大将》即将投入拍摄。导演由贾刚同志担纲。粟裕将军的扮演者由南京军区文工团演员郭广平同志担任。主创人员力争将该剧拍成一部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影视精品。
(1)粟裕大将剧情介绍扩展阅读
作者用“丁济黄”的视角,对粟裕的境界做出了评价:“他是一个有灵魂的人,他有自己的证治理想,他的力量就来源于这种证治理想,所以他坚韧不拔,充满激情。可是我们呢,我们有灵魂吗,我们有自己的证治理想吗。”
在这种高境界下的粟裕,自然拥有了超出常人的指挥能力,作者是这样评价粟裕的超能力的:“粟裕司令员能够凭直觉就预感到战场的未来。未来会发生什么,他并不一定十分清楚。
但他却知道应该如何面对将要发生的那些情况,并展开相应的布置。也许常胜将军有许多常胜之道,但我相信,他们都是用智慧,紧紧地把握着战场上的动态。”
Ⅱ 粟裕大将剧情介绍
该剧以波澜壮阔的战争长卷形式,通过解放战争时期两大阵营在华东战场的决战过回程答,具体展示伟大的军事家粟裕同志的战争实践和军事指挥艺术,以及粟裕将军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
《粟裕大将》由贾钢执导,赵琪、张军安、许其宏编剧,郭广平领衔主演,该剧于2012年11月12日在湖南卫视首播。
(2)粟裕大将剧情介绍扩展阅读:
剧集评价
《粟裕大将》是一部红色主旋律和革命人物史诗,该剧经历多年打磨,回顾了粟裕大将一段戎马生涯的光辉历史。是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对红色主旋律和革命人物史诗题材的一次重塑,也是对新军事影视作品的探索和实践。
拍摄《粟裕大将》是郭广平第一次骑马,战马的脾气很难捉摸,有几次开拍之后就差点从马背上摔下来,但为了达到最为理想的真实效果,他还是一次次的不断进行摸索尝试,最后出来的镜头效果还算是满意。
Ⅲ 如何评价《粟裕大将》这个电视剧
《粟裕大将》这部连续剧系统的总结了粟裕光辉的一生,粟裕有着高超的指挥才能,有高尚的品质,有着非凡的胆略。粟裕在指挥苏中战役7战7捷以后,能够及时的总结作战经验,真正是一个在战争中学习战争的将领。粟裕在红军长征以后留在根据地,带领一支队伍打游击,发展壮大了自己的武装队伍。在抗日战争中,面对复杂的环境,在敌伪顽及地方武装势力的夹缝中扩大了新四军的影响。后来人们发现,粟裕主打的淮海战役是以战养战型,不像辽沈战役四野有精良的武装,而且人数也多于国民党军队。粟裕有非常谦逊的品格,在评定军衔儿时几次向大大申明自己不评元帅,可见其高风亮节。《粟裕大将》这不连续很好的反应了粟裕光辉战斗的一生,他的历史功绩将永远被人们铭记。
Ⅳ 粟裕大将的剧情简介
粟裕,共和国第一将,在中国革命的历程中立下卓越战功,被刘伯承称为“百战百胜将军”,陈毅被誉为“愈出愈奇,愈打愈妙”,他的部队和他被称为“胜利之师,常胜将军”。
1927年5月,粟裕参加了叶挺率领的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四师,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南昌起义,从此他开始了极富传奇的战斗一生。粟裕以其杰出的军事才能指挥了黄桥、车桥、宿北、鲁南、莱芜、豫东、济南等多个战役,均举得胜利,在苏中战役中,更是七战七捷,在孟良固战役中,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消灭蒋军精锐74师……
1948年1月粟裕提出进行淮海战役和将国民党军力消灭在长江北岸的建议,并指挥渡江战役、上海战役、此非凡之举打开了我军的新局面……
Ⅳ 粟裕大将的介绍
《粟裕大将》是2009年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高艇,董钰。
Ⅵ 求粟裕大将简介
粟裕(1907年8月10日-1984年2月5日),原名粟多珍,曾用名粟志裕,侗族,生于湖南会同。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领导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大将之首。
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南昌起义,后进入井冈山,参加历次反“会剿”和全部五次反“围剿”战争。长征时留在南方组织游击战争。抗日战争期间,任新四军第二支队副司令员、江南指挥部和苏北指挥部副指挥。
1941年任新四军第一师师长,后兼第六师师长。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任华中野战军司令、华东野战军副司令、代司令员兼代政委等职,主要指挥高邮战役、陇海线徐(州)海(州)段战役、苏中战役、孟良崮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上海战役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常委、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等职。
(6)粟裕大将剧情介绍扩展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粟裕历任解放台湾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总参谋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国防部副部长、军事科学院副院长、第一政治委员,中共中央军委常务委员。
是中共第八届至第十一届中央委员,第一至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三至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
1950年1月27日出席华东军政委员会成立会议,粟裕就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副大大。6月上旬出席中共七届三中全会。会议期间,粟裕建议中央军委直接指挥台湾战役。毛泽东宣布:攻台作战仍由粟裕负责。
1950年7月上旬,粟裕为东北边防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7月14日,粟裕复发高血压、美尼尔氏综合症,到青岛治疗。8月1日,粟裕病情仍未好转。12月,经中共中央批准,到苏联疗养。
1951年9月,粟裕从苏联回国,周恩来、朱德向他传达中共中央要他到总参工作的决定。
11月12日,中央军委任命粟裕为中央人民政府革命军事委员会第二副总参谋长,仍兼华东军区副司令员。12月12日,就任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总参谋长。
Ⅶ 共和国第一将-粟裕大将的剧情介绍
粟裕,共和国第一将,在中国革命的历程中立下卓越战功,被刘伯承称为”百战百胜将内军“,陈毅誉为”愈容出愈奇,愈打愈妙“,他的部队和他被称为”胜利之师,常胜将军“。1927年5月,粟裕参加了叶挺率领的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四师,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南昌起义,从此他开始了极富传奇的战斗一生……
Ⅷ 电视剧《粟裕大将》1993版共几集
共12集。
93版的《粟裕大将》电视剧,在线播放平台为PPS,导演/编剧是李育材,主演包括祝普恭,江勇,彭景泉,刘文晶,孙飞虎,陈学刚等。
该剧充分显示我军伟大杰出军事战略家粟裕大将率领的野战师在闽浙等地独立作战的指挥才能的奇迹与创举,并为国共第二次合作垫定了坚实的基础。
(8)粟裕大将剧情介绍扩展阅读
剧情简介
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内战乌云笼罩中国上空,蒋介石扬言企图剿灭我最富战斗力的中国红军,美械装备的蒋军对我军野战师实行全面疯狂的围剿,在敌军的狂轰滥炸的激战中,共和国第一大将粟裕带领的野战师与党中央失去了联系。
面对大军压境,敌众我寡的严峻形势,粟裕大将遵循毛泽东同志的游击战术“攻则急如风、守则徐如林”。与敌军展开浴血奋战,最终彻底粉碎了蒋介石连续五次大规模围剿阴谋,创造了历史上以少胜多的伟大战绩。
Ⅸ 帮我介绍一下粟裕大将
粟裕
粟裕(1907-1984) 中国现代杰出的革命军事家、战略家。湖南会同人,侗族,初名粟多珍、粟志裕。1918年,由家乡的私塾转入县城的“洋学堂”上学,开始接受新思想。1924年3月,进入常德二师附小学习。1925年春,考上常德湖南省立第二师范。不久,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常德二师的进步校长被害,粟裕等进步学生被秘密转移到武昌。他被党组织安排到叶挺的24师教导大队,任班长。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8月1日,他参加了著名的南昌起义。后随朱德、陈毅转战闽赣粤湘边,开始了戎马生涯。1928年1月,参加湖南起义后到了井冈山。
1929年后,因屡立战功,粟裕相继升任红十二军的连长、营长、团长、师长,红四军参谋长,红十一军参谋长,红七军团参谋长等职。参加了创建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的斗争,粉碎了敌人四次大规模的“围剿”战争,在战斗中总是身先士卒,奋勇向前,多次受伤,左臂中弹成残疾。
1934年7月,粟裕率红七军团组成北上抗日先遣队赴闽浙赣根据地,成立红十军团,任参谋长。后又赴皖浙赣边区创建革命根据地。由于敌人重兵围攻、堵截,红十军团损失惨重。1935年1月,组建红军挺进师,他任师长。同年10月,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临时省军区相继成立,粟裕任省委组织部长兼军区司令员,开创了浙南革命根据地。打退敌人多次“围剿”,坚持3年游击战争。
抗日战争爆发后,粟裕任新四军第二支队副司令员,挺进江南敌后。1938年6月17日,在卫岗伏击敌人,击灭日军少佐土井以下官兵30多人,击毁汽车5辆,缴获枪支20余支,这次战役首战告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开辟了江南抗战的新局面。
1940年7月,陈毅、粟裕率新四军7000多人,挺进苏北。9月,创建了以黄桥为中心的苏北抗日根据地,粟裕任副总指挥。10月4日,黄桥战役打响,虽敌众我寡,但粟裕以其卓越的胆识和智慧排兵布阵,采取诱敌深入,分割包围,突然袭击的战法,在运动中歼敌,以极少的兵力取得辉煌战绩。歼敌11000多人,缴获大批军需物资、枪支弹药。黄桥决战的胜利完成了开辟苏北的战略任务,打开了华中抗战的新局面。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粟裕任新四军第一师师长(后兼政治委员),苏中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1942年3月,兼苏中区党委书记,重视建设地方武装。1943年3月,在他指挥的车桥战役中,歼灭日军三泽大佐以下官兵460余人,摧毁敌碉堡50座。1945年2月,率一师主力渡江南下,任苏浙军区司令员兼政委。指挥浙西三次反顽战役,歼敌13000人。1945年6月,在党的“七大”上,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
抗战胜利后,1945年10月任华中军区副司令员、华中野战军司令员。指挥高邮战役和陇海线徐(州)海(州)段战役,歼灭拒降日伪军2万余人,为迎击国民党军的进攻准备了内线作战的有利条件,使华中、山东解放区连成一片。1946年6月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后,中共中央点赞他的建议,改变太行、山东、华中3支大军同时出击外线的计划,同意华中野战军主力先在苏中内线作战。7月起,指挥华中野战军主力3万余人,与12万美械装备的国民党军作战,七战七捷,每战均集中绝对优势兵力歼敌一部,一个半月中歼敌5.3万余人,鼓舞了解放区军民敢打必胜的信心,为解放战争初期的作战指导提供了实践经验。中央军委将苏中作战经验通报全军,要求各区“仿照办理”。10月山东、华中野战军会师后,根据中共中央决定,负责战役指挥。
1947年1月任华东野战军副司令员,仍负责战役指挥。在战略上仍处于内线的条件下,先后指挥了宿北、鲁南、莱芜、泰蒙、孟良崮等战役,共歼敌7个军(整编师)和1个快速纵队,内有国民党号称“王牌军”的整编第74师。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后,同陈毅一起率华东野战军主力挺进鲁西南,掩护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南下大别山,指挥沙土集战役,歼敌1个整编师,迫使敌从山东和大别山区抽调4个整编师来援,实现了华东战区由内线向外线、从战略防御到战略进攻的转折,随即挺进豫皖苏边区。他体察军事政治形势的发展,于1948年1月、4月提出3个纵队暂缓渡江南进,集中兵力在黄淮地区打大歼灭战的建议,为中共中央点赞。5月陈毅奉调到中原工作,他任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兼代政治委员。6月兼任豫皖苏军区司令员。六七月间,指挥华东野战军8个纵队、中原野战军2个纵队进行豫东战役,歼敌9万余人,取得了大规模攻城打援作战的胜利,改变了中原、华东战场的战略态势,打乱了国民党军防御体系,为尔后进行更大规模的歼灭战创造了有利条件。9月指挥济南战役,攻克坚固设防的大城市济南,歼敌10万余人。9月24日提出进行淮海战役的建议,经中央军委批准,中原、华东野战军并肩作战,于11月6日发起淮海战役。11月8日与华东野战军副参谋长张震联名提出将南线国民党军主力抑留于徐州及其周围逐步歼灭的重要建议,为中央军委点赞,对扩大淮海战役规模,发展成为南线的战略决战起到了积极作用。在战役中,作为中共淮海前线总前委成员,直接指挥了华东野战军17个纵队作战。以其杰出的军事家的战略眼光和胆识,为淮海战役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淮海战役功歼灭国民党军55万余人,粟裕指挥的华东野战军歼敌44万人。毛泽东曾说过:“淮海战役,粟裕立了第一功!”
1949年1月任第三野战军副司令员兼第二副政治委员(仍代理司令员、政治委员职务)。在渡江战役中指挥所部追歼逃敌5个军于皖南郎溪、广德山区,解放南京、杭州。5月指挥上海战役,歼敌主力8个军于上海外围,使上海免遭严重破坏。先后兼任上海市军管会副主任、南京市军管会主任、南京市市长、华东军政委员会副大大。在解放战争中,他富有战略远见,善于关照战略与战役和各战役、各阶段之间的联系,适时集中和转用兵力,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战役的胜利,积累了组织指挥大兵团作战的丰富经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总参谋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国防部副部长、军事科学院副院长、第一政治委员,中共中央军委常务委员。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中共第八届至第十一届中央委员,第一至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三至第五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
1958年在军委扩大会议上受到错误的批判,并因此长期受到不公正的对待。同年调任国防部副部长兼军事科学院副院长。1972年任军事科学院第一政治委员。他致力于坚持和发展毛泽东军事思想,提倡学习军事辩证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提出要在军事领域解放思想,研究和回答现代战争提出的新问题。是军事科学研究实践的一位开拓者。“文化大革命”中曾任国务院业务组成员,在周恩来领导下,分管铁道、交通、邮电、港口建设和造船统筹。
1984年2月5日病逝于北京。他逝世后,中共中央在讣告中说他“尤善于指挥大兵团作战”,这样的评价在开国将帅中是绝无仅有的。
著有《粟裕战争回忆录》、《战时参谋工作》、《粟裕军事文集》等。他戎马一生,身经数百战,屡立战功,充分显示了卓越的军事思想与高超的指挥才能。为我军革命化、现代化建设,为发展我国的军事科学,都做出了卓越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