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视率到达率
『壹』 毛评点、收视率、1+到达率有什么区别
1、定义不同
毛评点即印象百分比之和。印象就是受众接触媒介的机会。比如某电视节目的收视率是20%,而播放频次是3次,那么毛评点就是60%,即有60%的受众接触了广告。但是毛评点没有反映出哪些受众是重复接受信息的。一般而言,毛评点越高,覆盖面越广,所要求的资金投入也越多。
电视收视率是指某一时段内收看某电视频道的人数占电视观众总人数的百分比。它是深入分析电视收视市场的科学基础,是节目制作、编排及调整的重要参考,是节目评估的主要指标,是制定与评估媒介计划、提高广告投放效益的有力工具。
到达率指传播活动所传达的信息接受人群占所有传播对象的百分比。到达率为非重复性计算数值,即在特定期间内暴露一次或以上的人口或家庭占总数的比例。在期间的定义上可以根据需要定为一周、四周或几个月等。
2、计算方法不同
收视率公式:(总收视时长*权重)/(该时段总时长*总体推及人口) 。这里的总体推及人口是指一个地区拥有电视机的家户数。
到达率=特定时段的总人数/总体推及人口。到达率要注意到达条件的设定,一般设定时间为1分钟。收视率=到达率*忠实度。
到达率公式:Y=e(a0+a1/X),其中,Y为到达率(Reach),X为期数(Issues),a0、a1为常数、系数,每份报纸的常数和系数需要通过曲线估计得出 Y=e(a0+a1/X)MMS能得到的电波媒体的到达率数有昨天和过去7天的到达率。
3、影响因素不同
收视率的决定因素是收看电视的人数。但在实践中,电视收视率和收视效果之间的关系又取决于各种。当然,除了节目的收视率,还有时段收视率等相关的统计指标。
到达率是指特定对象在特定时期内看到某一广告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率即百分比。它弥补了毛评点和视听众暴露度不能反映某一特定对象暴露在广告信息厂的数量的缺席。到达率在某些场合也称为累积视听众、净量视听众或无重复视听众等。
到达率的不可重复计算是因为它表达的是究竟有多大百分比的目标受众至少有一次机会收看到该节目。在计算该百分比时,一般以四个星期为一个时间段来计量某个电视节目的观众数量。
『贰』 中央电视台的收视率shi 是怎么计算的
收视率调查记录的是观众收视行为结果,而非收视行为本身。但是通过对结果的分析,完全可以透视收视行为,以及分析影响收视行为变化的因素有哪些。简单地说,收视行为即选择,包括看与不看的选择,什么时间看的选择,看什么频道什么节目的选择,看多长时间的选择,以及如何看(伴随行为)的选择。行为选择的结果通过日记法或人员测量仪法记 录下来,成为计算收视率和研究收视行为的基础数据。
由此可见,从收视率调查数据出发进行收视行为研究,首先要做的是把原始收视数据经过有效的整理、汇总和归纳,形成收视率指标,然后研究收视率所透视的收视行为模式,研究影响收视率变化和收视行为选择模式形成与改变的诸种因素,研究收视率在反映收视行为方面的局限性以及突破办法。
基于调查数据计算收视率指标收视率
调查数据包括两部分。
一部分是被调查者(被调查个人及其所属户)的背景资料数据,包括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个人/家庭收入、个人/家庭资产、家庭规模、家庭角色关系、家庭收视设备占有情况和电视接收情况、基本生活态度和休闲选择、工作情况、居住地区、使用语言等。这部分数据主要通过样户入网调查得到,成为进行收视率计算和分析的背景数据。
另一部分是通过日记法或人员测量仪法记录到的被调查者个人的电视收视数据,具体即有电视的家庭户(样本户)中每位成员(年龄4周岁及以上的被调查者)在每天连续的24小时内每15分钟(人员测量仪为每分钟)收看或不收看电视以及收看什么频道的记录信息。
另外还有一部分数据不属于收视率调查数据,也就是说不是从样户调查得来的数据,但对收视率计算与分析也至关重要,这就是电视频道属性数据和电视节目播出数据。这部分数据一般由电视台提供或通过电视监播得到。
有了以上三部分数据,就使得收视率指标的计算成为可能。只根据电视收视数据可以计算总收视率及分时段分频道的收视率;如果结合背景资料数据,则可计算分目标观众收视率;如果结合电视节目播出数据,则可计算节目收视率。这样组合运用这些数据,就可以计算出一系列的收视率
根据这一体系结构,收视率指标被区分为两大类:
一类为基本指标,指各种计算口径的收视率,如按人计算的收视率、按户计算的收视率、按时段计算的收视率、按节目计算的收视率、按目标观众计算的收视率等。
另一类为派生指标,包括反映市场结构的指标如收视份额(或称市场占有率)、观众构成等,反映节目收视量的指标如开机率、总收视点(GRPs)、平均收视时间、到达率和暴露频次等,反映节目收视偏好的指标如节目吸引力、观众重叠率、观众忠诚度等。这些指标有的更受电视台重视,因为其对指导电视节目编排更有意义;有的更受广告公司和广告主重视,因为其对测算广告投放成本、优化广告投放策略更有意义。
这些指标的计算都有明确的定义和公式。例如GGTAM中分别对总收视点、开机率、到达率、暴露频次、收视份额等主要指标定义如下:
总收视点(GRPs:Gross Rating Points):某项广告投放活动中各次插播点收视率的总和;
开机率(HUTs/PUTs:Household/People Using Television):某特定时间段内按户或按人的电视平均开机(不论看何频道)百分比;
到达率(Reach):作为观众收看某一系列节目或某一广告排期插播点至少一次的累积百分比;
暴露频次(Frequency):一个广告排期或一系列节目中观众的平均收看次数;收视份额(Audience Share):某一规定时段内,某特定频道或节目的观众收视量占观众总收视量的百分比。
郑维东,北京大学人口经济学硕士,清华大学MBA。曾在国务院体改办研究所从事社会和民意调查研究工作四年。是中国市场调查协会理事单位成员,ESOMA(欧洲民意与市场调查协会)个人会员。对观众调查抽样方法、收视率调查过程方法基于收视率的受众研究和市场分析方法等领域有较多研习和经验,是国内资深的电视媒介分析专家。主要代表作有:“闲暇时间与电视开机率:经济学的分析”、“收视率分析与收视行为研究”、“从日记卡到测量仪-收视率改变的数理分析”、“经济频道经营与经济节目定位的探讨”等。曾先后出版《转型期的社会心理――中国社会调查》、《聚焦收视率》及《中国电视收视年鉴(2003)》等书,分别任副主编。是《中国电视市场报告》(2002-2003、2003-2004)、《中国电视剧市场报告》(2003-2004)和《中国数字电视报告》的主要策划人和执笔者之一。曾荣获2003“中国当代杰出广告人”称号,并入选《广告人·中国》大型系列丛书。
补充定义:
概念一:关于视听率
视听率指某一时段内收看(收听)某一节目的人数占电视观众(广播听众)总人数的百分比。是一项用来统计广播电视节目拥有观众、听众人数多少的指标。视听率数据是广告商投资做广告的主要依据,也是分析判断广播电视节目播出效果、改进节目的重要依据。因此视听率调查对于传媒业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下面是达到高质量的电视受众测量服务非常关键的几个因素:
基础研究确定人口规模和特征
固定样组是收视行为被调查的观众的代表性样本
人员测量仪是调查固定样组成员收视情况的仪器
Infosys是为使用电视受众测量服务的用户提供深入进行观众数据研究的分析系统(来源:央视-索福瑞媒介)
概念二:
按照《广播电视词典》的解释:收视率是指在一定时段内收看某一节目的人数(或家户数)占观众总人数(或总家户数)的百分比,即收视率=收看某一节目的人数(或家户数)/观众总人数(或总家户数)。收视率分为家庭收视率和个人收视率,一般而言,家庭收视率大于个人收视率。
■收视率是如何产生的?
目前采用的收视率数据采集方法有两种,即日记法和人员测量仪法。日记法是指通过由样本户中所有4岁及以上家庭成员填写日记卡来收集收视信息的方法。样本户中每一家庭成员都有各自的日记卡,要求他们把每天收看电视的情况(包括收看的频道和时间段)随时记录在自己的日记卡上。日记卡上所列的时间间隔为15分钟。每一张日记卡可记录一周的收视情况。
人员测量仪法是指利用“人员测量仪”来收集电视收视信息的方法,是目前国际上最新的收视调查手段。样本家庭的每个成员在手控器上都有自己的按钮,而且还留有客人的按钮。当家庭成员开始看电视时,必须先按一下手控器上代表自己的按钮,不看电视时,再按一下这个按钮。测量仪会把收看电视的所有信息以每分钟为时间段(甚至可以精确到秒)储存下来,然后通过电话线传送到总部的中心计算机\(或通过掌上电脑入户取数据\)。
收视率多久能够出来?有的是一周,有的是两周,有的是一天。刘燕南说,这主要取决于采用什么样的测量方法,如果采用日记法,因为要对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最快需要一周,一般需要两周;如果采用人员测量仪法,因为电话线可以即时回传数据,因此能够做到隔一天就能够提供收视数据,只是人员测量仪成本比较高。
■电视剧收视率能否和《新闻联播》比较?
如今,越来越多的电视剧在提供收视率时采用这样的提法:某一部电视剧的收视率仅次于《新闻联播》,这种比较方法是否具有科学性?
刘燕南认为,两者没有可比性,首先电视剧和《新闻联播》不在同一个播出时段;其次,两者面临的不是同一个市场,《新闻联播》面向全国,而更多的电视剧是区域性的,面向一个省或者一个城市,“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提法,主要是在大家的印象中《新闻联播》的收视率很高,想以此来证明该电视剧的收视率很高,但最好不要做这样的比较。”其次,刘燕南介绍,在某些地方,一部电视剧的收视率可能高于《新闻联播》,比如《还珠格格》在某些地方的收视率达到60%,因为《新闻联播》是面向全国的,统计的基数太大。
那应该拿什么数据作为某一部电视剧收视率的比较标准呢?刘燕南说,业内一般都是以央视一套黄金时段所播电视剧的收视率作为比较的标准,或者以某一部有代表性的、曾经创造过收视神话的电视剧作为衡量标准。
■收视率能衡量电视剧的质量吗?
刘燕南指出,收视分析中另一比较常见的现象,是将收视率高低与内容好坏简单挂钩。当收视率走高或走低时,便时常可以看到诸如“这是因为节目内容好(或不好)”之类的断言。一般来说,收视率与节目内容之间存在相互关系,后者对前者的变化通常具有很明显的影响作用,但这不是绝对的。刘燕南说,衡量一个节目或者电视剧的好坏,不能用收视率作为唯一标准,还应该有满意度的指标,“如果说收视率衡量的是量的因素,那满意度衡量的则是质的因素,而且是更重要的因素。”据介绍,有的电视剧收视率很高但满意度很低,甚至会出现大家都看一部电视剧但边看边骂的现象;有的电视剧收视率可能不是很高,但满意度很高,比如《雍正王朝》,“以前我们不重视收视率,而现在则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惟收视率马首是瞻,这两种情形都不对。”
其次是收视率也有造假现象。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副局长张宏森曾在“2002中国传播论坛—————中国电视剧传播学术研讨会”上痛斥假收视率的现象。他说自己所在的山东省一家电视台有一个栏目已经停播三个月了,但是收视调查公司根本不知道,依旧提供该栏目的收视率,而且收视率还高达30%。
■央视索福瑞和AC尼尔森提供的收视率为何不一样?
央视—索福瑞媒介研究公司和AC尼尔森公司是中国目前最主要的两家收视率调查公司。据业内人士分析,在电视收视率市场上,央视—索福瑞占据了全国85%左右的市场份额,AC尼尔森公司占据10%左右,另外两家比较大的公司是AC尼尔森媒介研究和上海的广播电视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业内人士经常会有这样的印象,即使是同一地区同一时段同一部电视剧,AC尼尔森和央视—索福瑞媒介研究提供的收视率数据并不相同,有时还相差挺大。比如央视一套播出的《浪漫的事》,尼尔森的平均收视率是7%,而央视—索福瑞则为6%;又如2000年1月1日到9月23日杭州地区《新闻联播》的平均收视率,央视—索福瑞提供的数据是22.1%,AC尼尔森为4.6%。究竟哪一个数据更加准确呢?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对于调查公司来说,这是一个敏感的话题。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这主要是因为测量手段不一样造成的:日记法和仪器测量法的结果肯定会有差异,应该说仪器测量法更准确一些,日记法往往是通过事后回忆来填写的,因此误差会大一些,而人员测量仪数据可以精确到1分钟,这样得到的收视率就会低很多。此外,由于样本户数不同、采用的计算体系不一样等,也会造成收视率不一样,“一般来说,虽然数字不一样,但趋势应该是一致的,否则用户就会糊涂了。”
『叁』 毛评点、收视率、1+到达率有什么区别
到达率”是指传播活动所传达的信息接受人群占所有传播对象的百分比。“到达率”最大的特点是不具重叠性,所以理论上来说,它只能无限接近100%而永远达不到100%。
『肆』 收视率怎么计算啊
调查数据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被调查者(被调查个人及其所属户)的背景资料数据,包括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个人/家庭收入、个人/家庭资产、家庭规模、家庭角色关系、家庭收视设备占有情况和电视接收情况、基本生活态度和休闲选择、工作情况、居住地区、使用语言等。这部分数据主要通过样户入网调查得到,成为进行收视率计算和分析的背景数据。另一部分是通过日记法或人员测量仪法记录到的被调查者个人的电视收视数据,具体即有电视的家庭户(样本户)中每位成员(年龄4周岁及以上的被调查者)在每天连续的24小时内每15分钟(人员测量仪为每分钟)收看或不收看电视以及收看什么频道的记录信息。
另外还有一部分数据不属于收视率调查数据,也就是说不是从样户调查得来的数据,但对收视率计算与分析也至关重要,这就是电视频道属性数据和电视节目播出数据。这部分数据一般由电视台提供或通过电视监播得到。
有了以上三部分数据,就使得收视率指标的计算成为可能。只根据电视收视数据可以计算总收视率及分时段分频道的收视率;如果结合背景资料数据,则可计算分目标观众收视率;如果结合电视节目播出数据,则可计算节目收视率。这样组合运用这些数据,就可以计算出一系列的收视率指标。下图(图1)列出了收视率指标的体系结构。
根据这一体系结构,收视率指标被区分为两大类,一类为基本指标,指各种计算口径的收视率,如按人计算的收视率、按户计算的收视率、按时段计算的收视率、按节目计算的收视率、按目标观众计算的收视率等。另一类为派生指标,包括反映市场结构的指标如收视份额(或称市场占有率)、观众构成等,反映节目收视量的指标如开机率、总收视点(GRPs)、平均收视时间、到达率和暴露频次等,反映节目收视偏好的指标如节目吸引力、观众重叠率、观众忠诚度等。这些指标有的更受电视台重视,因为其对指导电视节目编排更有意义;有的更受广告公司和广告主重视,因为其对测算广告投放成本、优化广告投放策略更有意义
『伍』 收视率和达到率有什么区别
收视率是指在一定时段内收看某一节目的人数(或家户数)占观众总人数(或总家户数)的百分比,即收视率=收看某一节目的人数(或家户数)/观众总人数(或总家户数)。收视率的决定因素是收看电视的人数。但在实践中,电视收视率和收视效果之间的关系又取决于各种。当然,除了节目的收视率,还有时段收视率等相关的统计指标。
到达率是指特定对象在特定时期内看到某一广告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率即百分比。它弥补了毛评点和视听众暴露度不能反映某一特定对象暴露在广告信息厂的数量的缺席。到达率在某些场合也称为累积视听众、净量视听众或无重复视听众等。在直接回应电视广告中,媒体到达率通常被表示为:公司实现沟通的准顾客占其目标市场的百分比,例如“在18至34岁妇女中所占的百分比”。到达率的不可重复计算是因为它表达的是究竟有多大百分比的目标受众至少有一次机会收看到该节目。在计算该百分比时,一般以四个星期为一个时间段来计量某个电视节目的观众数量。“四周”是电视或广播到达宰的标准计量时间单位,其原因是,一年中共有13个“四周”,如此便于年度计划的制订和执行到达率多用于媒介组合分析。
『陆』 电视的收视率是怎么计算的
按照《广播电视词典》的解释:收视率是指在一定时段内收看某一节目的人数(或家户数)占观众总人数(或总家户数)的百分比,即收视率=收看某一节目的人数(或家户数)/观众总人数(或总家户数)。收视率分为家庭收视率和个人收视率,一般而言,家庭收视率大于个人收视率。
目前采用的收视率数据采集方法有两种,即日记法和人员测量仪法。
日记法是指通过由样本户中所有4岁及以上家庭成员填写日记卡来收集收视信息的方法。样本户中每一家庭成员都有各自的日记卡,要求他们把每天收看电视的情况(包括收看的频道和时间段)随时记录在自己的日记卡上。日记卡上所列的时间间隔为15分钟。每一张日记卡可记录一周的收视情况。
人员测量仪法是指利用“人员测量仪”来收集电视收视信息的方法,是目前国际上最新的收视调查手段。样本家庭的每个成员在手控器上都有自己的按钮,而且还留有客人的按钮。当家庭成员开始看电视时,必须先按一下手控器上代表自己的按钮,不看电视时,再按一下这个按钮。测量仪会把收看电视的所有信息以每分钟为时间段(甚至可以精确到秒)储存下来,然后通过电话线传送到总部的中心计算机(或通过掌上电脑入户取数据)。
『柒』 各个节目的收视率是怎么计算出来的
■收视率调查记录的是观众收视行为结果,而非收视行为本身。但是通过对结果的分析,完全可以透视收视行为,以及分析影响收视行为变化的因素有哪些。简单地说,收视行为即选择,包括看与不看的选择,什么时间看的选择,看什么频道什么节目的选择,看多长时间的选择,以及如何看(伴随行为)的选择。行为选择的结果通过日记法或人员测量仪法记录下来,成为计算收视率和研究收视行为的基础数据。
由此可见,从收视率调查数据出发进行收视行为研究,首先要做的是把原始收视数据经过有效的整理、汇总和归纳,形成收视率指标,然后研究收视率所透视的收视行为模式,研究影响收视率变化和收视行为选择模式形成与改变的诸种因素,研究收视率在反映收视行为方面的局限性以及突破办法。
■基于调查数据计算收视率指标
收视率调查数据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被调查者(被调查个人及其所属户)的背景资料数据,包括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个人/家庭收入、个人/家庭资产、家庭规模、家庭角色关系、家庭收视设备占有情况和电视接收情况、基本生活态度和休闲选择、工作情况、居住地区、使用语言等。这部分数据主要通过样户入网调查得到,成为进行收视率计算和分析的背景数据。另一部分是通过日记法或人员测量仪法记录到的被调查者个人的电视收视数据,具体即有电视的家庭户(样本户)中每位成员(年龄4周岁及以上的被调查者)在每天连续的24小时内每15分钟(人员测量仪为每分钟)收看或不收看电视以及收看什么频道的记录信息。
另外还有一部分数据不属于收视率调查数据,也就是说不是从样户调查得来的数据,但对收视率计算与分析也至关重要,这就是电视频道属性数据和电视节目播出数据。这部分数据一般由电视台提供或通过电视监播得到。
有了以上三部分数据,就使得收视率指标的计算成为可能。只根据电视收视数据可以计算总收视率及分时段分频道的收视率;如果结合背景资料数据,则可计算分目标观众收视率;如果结合电视节目播出数据,则可计算节目收视率。这样组合运用这些数据,就可以计算出一系列的收视率指标。下图(图1)列出了收视率指标的体系结构。
根据这一体系结构,收视率指标被区分为两大类,一类为基本指标,指各种计算口径的收视率,如按人计算的收视率、按户计算的收视率、按时段计算的收视率、按节目计算的收视率、按目标观众计算的收视率等。另一类为派生指标,包括反映市场结构的指标如收视份额(或称市场占有率)、观众构成等,反映节目收视量的指标如开机率、总收视点(GRPs)、平均收视时间、到达率和暴露频次等,反映节目收视偏好的指标如节目吸引力、观众重叠率、观众忠诚度等。这些指标有的更受电视台重视,因为其对指导电视节目编排更有意义;有的更受广告公司和广告主重视,因为其对测算广告投放成本、优化广告投放策略更有意义。
这些指标的计算都有明确的定义和公式。例如GGTAM中分别对总收视点、开机率、到达率、暴露频次、收视份额等主要指标定义如下:
总收视点(GRPs:Gross Rating Points):某项广告投放活动中各次插播点收视率的总和;
开机率(HUTs/PUTs:Household/People Using Television):某特定时间段内按户或按人的电视平均开机(不论看何频道)百分比;
到达率(Reach):作为观众收看某一系列节目或某一广告排期插播点至少一次的累积百分比;
暴露频次(Frequency):一个广告排期或一系列节目中观众的平均收看次数;
收视份额(Audience Share):某一规定时段内,某特定频道或节目的观众收视量占观众总收视量的百分比。
『捌』 到达率、开机率、收视率、节目占有率怎么区分
兄弟,你是搞么的?
『玖』 电视台收视率怎么计算知道的上星与不上星有什么区别^O^
重要的收视率数据计算公式 1.到达率(reach,%),指在特定时段内至少收看1分钟、5分钟或15分钟的总接触人数占总体电视推及人口的百分比。 某特定时段收看某节目的总人数. 到达率(reach, %)= ------------------------------------------- × 100% 总体推及人口例11.1有效到达率 对于一套插播的广告计划而言,到达率(覆盖率)一般设定的条件是看过一次就算完成。但在实际的广告投放效果评估中,业界通常认为,观众仅看到一次广告不可能形成深刻印象、有效记忆和促成购买行为。因此,提出有效到达率概念——“N + 到达率”。N表示次数。业界通常的指标是3次,即“3 + 到达率”。公式:1.2平均到达率(AvRch,%或千人) 指在特定时段内平均每天符合到达条件——至少1分钟——的接触总人口占总体电视推及人口的比例。 特定时段收看某节目的总人数 AvRch,% = ------------------------------ 总天数 × 总体推及人口例21.3周平均到达率(AvWkRch %或千人) 指在某个特定时段内平均每周符合到达条件的接触总人数。这个指标经常用来描述一个大型的长时间播放节目收视的升降起伏的变化过程。特定时段收看某节目的总人数AvWkRch,% = ———————————————总周数 × 总体推及人口例32.覆盖率(cover,%) 指特定的媒介计划(广告投放计划)实施时所能达到的不重复观众人数,用百分比或千人表示。即某特定时段收看某节目或频道的总人数。★★到达率和覆盖率都是时间上的截面指标,考察特定时段内观众收看某一频道或节目(或某一广告计划所能覆盖)的不重复的人数(或占观众总规模的百分比),反映了接触媒介的受众规模和媒介计划的传播的广泛性。★到达率和覆盖率虽然在本质上含义相同,但称谓的不同反映了概念表达的主客体关系的不同。到达率的主体是受众,及反映受众接触某一频道或栏目的规模;覆盖率的主体是媒介计划,反映了某计划的执行所涉及受众的广度,截面宽度。3.人均收视分钟 是观众日平均收视时间(分钟)与总体电视推及人口的比值。数据公司提供具体数据。例如,2010年,西南地区人均日收视时间为141ms。 某个特定频道或栏目总人口收视分钟总和(年/月/周/日)AvMins =—————————————————————— 总天数 × 总体推及人口例44.频道或节目收视率(Rtg,%) 是针对某特定时段或节目平均每分钟的收视人数占推及人口总体的百分比。当观众被锁定为总体推及人口的一部分是时,收视率就是通常所说的目标观众收视率。 某个特定频道或栏目收视总体时长(分钟) Rtg,% =--------------------------------------------------------------------- 该时段总时长(分钟)× 总体推及人口例5、例65.★★ 观众构成(TgSat %)是指对于特定频道或节目,目标观众平均每分钟的收视人数(千人)占参照观众每分钟收视人数(千人)的百分比。参照观众即4岁以上所有人。 样本人数的总收视时长 Tgsat % = ---------------------------------- 参照观众总收视时长例76.★★市场占有率(Shr %)是指在特定时段内收看某一频道或节目的人数占同一时段所有收看电视的总人数的百分比。例题见第6页。7.★★观众集中度(TgAfin %)是指对于特定时段或节目,目标受众收视率(%)与参照受众收视率(所有4岁以上人口,%)的比值。该概念反映了节目的实际效率。 目标受众收视率TgAfin % =--------------------------- 参照受众收视率例88.★★★观众忠诚度(Loyalty %)指特定频道/时段/节目 的收视率与到达率的比值。 某频道收视率% 忠诚度% = ——————————— 某频道到达率%8.1 平均忠诚度指特定频道/时段/节目的收视率与平均到达率的百分比。某频道收视率%平均忠诚度 = ————————————--某频道平均到达率%8.2 周平均忠诚度(WkLoyalty %)指特定频道/时段/节目的收视率与周平均到达率的比值。某频道收视率%周平均忠诚度(WkLoyalty %)= ———————————某频道周平均到达率%上述三个指标的区别在于忠诚度以考察日期内的总到达率为参照,平均忠诚度以平均每天的到达率为参照,周平均忠诚度则以平均每周的到达率为参照。三个指标的数值越大,表明观众对该频道/时段/节目的忠诚度越高。他表达了一个频道/时段/节目的品牌度、竞争力和人气。9. ★★★时段指数(TBIndex %)指同一频道的特定时段的市场占有率与同一频道参考时段的市场占有率的百分比。这个概念不但关涉经济收益,而且与节目的编排、去留、购买直接相关。 市场占有率(特定时段同一频道的某节目) TBIndex % = ———————————————————----- 市场占有率(特定时段同一频道的参考节目)例910. ★★★时段频道贡献率(CTTV %)指特定频道特定时段观众收视时间与该市场所有频道在参考时段总收视时间的百分比值。这个概念是频道经营指标的关键之一,是对节目质量与竞争力的考察,是说服广告商投入的关键,也是Programming人员收入、晋升的关键指标。第19页公式3. 特定频道特定时段总收视时长(分钟)CTTV % = ————————————————— 参考频道特定时段总收视时长(分钟)例1011. ★★时段贡献(Cchn %)指特定频道特定时段/节目的观众收视时长与该频道观众总收视时间的百分比。该指标反映了某一节目对本频道的总收视时间的贡献。数值越大贡献越大。它是频道内部管理的最重要的指标之一。 某频道的特定时段/节目的总收视时长(分钟) Cchn % = ————————————————————------ 该频道所有节目的总收视时长(分钟)例1112.接触度(Cont 000)指特定时段、节目或广告所到达的人次。以千人表示。接触条件与到达率设定的一致——1分钟以上为“到达”。 见第18页。☆累计接触度(AvCont 000)指在特定时间内多个时段、节目或连续播放的广告所到达的总人次。例12、例1313.★平均暴露频次(OTS)指在广告排期或载体计划中每条插播被观众平均收看的次数。该概念经常用于广告投放计划的深度评估。 累计接触度(千人)OTS = —————————---- 到达率(千人)14. ★★★毛评点(总收视点 GRP)指在广告媒介计划中,特定时期内某一广告次数插播的收视率之和。毛评点是衡量广告媒介计划最主要的量化指标之一。 累计接触度GRP = —————----- ×100% = 收视率(%)之和 = 到达率(%)×平均暴露频次 总体推及人口例1415.★千人成本(CPM) 用于评估广告投放的经济效益,适用于不同市场广告投放成本效益的比较。技术公式见第9页。这个公式广告商常用。16.★★收视点成本(CPRP)指每得到一个收视率百分点所花费的成本,即毛评点成本,该概念也反映广告成本效益指标,适用于同一市场广告成本效益的比较。 广告成本(万元)CPRP = ————————— 毛评点这个公式电视台内部常用作管理指标。例1517.媒体占有比重(SOV)和媒体投资比重(SOS)前者指某品牌广告的总收视点占该类商品广告的总收视点的比重,它量化广告投放传播的效果。后者某品牌广告的媒体投资额占该类商品广告的媒体投资总额的比重,它用于评估广告投资情况。 某品牌广告的GRP 某品牌的广告花费SOV = ————————----- SOS = —————————---- 某类商品广告的GRP 某类商品的广告总花费例16例1718.★★★观众重叠率(Audience Duplication)“千人指标”指至少两个频道/节目之间的以15分钟为单位的重复观众人数。“百分率指标”指至少两个频道/节目之间的以15分钟为单位的重复观众总量的百分比。计算设计高等数学的矩阵方程。19. ★★★观众流动净值从其他频道/节目流入参照频道的观众数与从参照频道/节目流出至其他频道观众数之差。观众流动净值 = 流入参照频道/节目的观众数 - 从参照频道/节目流出的观众数。这个概念用于考察在一段时间内观众的流向,在收看参照频道的观众中,有多少人是从其他频道转来的,又有多少人放弃收看该频道而转为收看其他频道。观众流动净值是从动态角度分析频道/节目竞争状况的最重要指标之一。20.播出比重与收视比重 前者指某类节目的播出时间占所有节目的总播出时间的比重。 某类节目的播出时间(ms)播出比重 = ———————————— 所有节目的总播出时间(ms)例18 某类节目的收视时长(ms)收视比重 = —————————————— 所有节目的总收视时长(ms)例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