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视率80
❶ 毛评点、收视率和到达率有什么区别
1、毛评点简单来说就是广告被接触了多少次。
比如某个电视专节目播放了三次,属第一次收视率是20%,第二次10%,第三次5%,那么毛评点=20%+10%+5%=35%。
它可以大于100%,无法反映出哪些受众是反复接收信息的。一般毛评点越高,覆盖面越广。
2、收视率是指某一时段内收看某电视频道(或某电视节目)的人数(或家户数)占电视观众总人数(或家户数)的百分比
3、到达率指在特定时期内看到某一广告的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比。一般以四个礼拜为一个周期。
比如一共有十个人,在第一个礼拜里有五人看了广告,到达率为50%;第二个礼拜,有三个人看了广告,其中一个人是之前没看过的,那么到达率为60%;第三个礼拜有四人看了广告,他们都不是第一次看到这个广告,到达率仍是60%;第四个礼拜有三人看了广告,其中两人是之前没看到的,那么最后的到达率为80%。
❷ 收视率是如何统计出来的
1、日记卡法
所谓日记卡法是指由样本户中所有4岁及以上的家庭成员,将每天收看电视的频道、时间段随时记录在日记卡上,以获取电视观众收视信息的方法。
2、测量仪法
是指用测量仪来详细记录样本户中所有4岁及以上家庭成员收看电视的情况,从而获取电视观众收视信息的方法。电视频道变化直接通过测量仪采集,没有任何影响。数据可以精确到秒,可以准确反映收视变化。前一天数据在凌晨通过电话线或GPRS传输回CSM服务器进行数据处理,第二天客户即可以看到数据。
(2)收视率80扩展阅读
收视率作为衡量电视作品优劣的成绩单和体温表,在西方国家一直被视为一种行之有效的评价体系和标准。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收视率被引进中国后,它一度被作为广告商投资的风向标和决定电视剧及节目去留的指挥棒,主宰着国内电视产业的优胜劣汰和电视作品的荣辱兴衰。
基于其“水能载舟也能覆舟”的巨大能量,收视率这一价值标尺后来逐渐被利益绑架,直至出现收视率造假、收视样本被污染等恶劣演变。但由于缺乏合理的监管机制,暂无更为科学的评判标准取而代之,收视率造假这只“疯狂老鼠”依旧在业界肆虐,已然成为萦绕在电视人心头挥之不去的魔咒。收视率造假在行内已是公开的秘密。
❸ 收视率是怎么得到的
收视率,指在一定时段内收看某一节目的人数(或家户数)占观众总人数(或总家户数)的百分比,即收视率=收看某一节目的人数(或家户数/观众总人数(或总家户数)。当然,除了节目的收视率,还有时段收视率等相关的统计指标。
收视率是如何产生的?
目前采用的收视率数据采集方法有两种,即日记法和人员测量仪法。日记法是指通过由样本户中所有4岁及以上家庭成员填写日记卡来收集收视信息的方法。样本户中每一家庭成员都有各自的日记卡,要求他们把每天收看电视的情况(包括收看的频道和时间段)随时记录在自己的日记卡上。日记卡上所列的时间间隔为15分钟。每一张日记卡可记录一周的收视情况。
人员测量仪法是指利用“人员测量仪”来收集电视收视信息的方法,是目前国际上最新的收视调查手段。样本家庭的每个成员在手控器上都有自己的按钮,而且还留有客人的按钮。当家庭成员开始看电视时,必须先按一下手控器上代表自己的按钮,不看电视时,再按一下这个按钮。测量仪会把收看电视的所有信息以每分钟为时间段(甚至可以精确到秒)储存下来,然后通过电话线传送到总部的中心计算机(或通过掌上电脑入户取数据)。
收视率多久能够出来?有的是一周,有的是两周,有的是一天。刘燕南说,这主要取决于采用什么样的测量方法,如果采用日记法,因为要对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最快需要一周,一般需要两周;如果采用人员测量仪法,因为电话线可以即时回传数据,因此能够做到隔一天就能够提供收视数据,只是人员测量仪成本比较高。 如果采用日记法,因为要对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最快需要一周,一般需要两周,显然有一定的滞后性,而且在精确度方面也不容乐观;如果采用人员测量仪法,因为电话线可以即时回传数据,因此能够做到隔一天甚至更快的世间就能够提供收视数据,测量仪成本自然就比较高。
收视率,指在一定时段内收看某一节目的人数(或家户数)占观众总人数(或总家户数)的百分比,即收视率=收看某一节目的人数(或家户数/观众总人数(或总家户数)。当然,除了节目的收视率,还有时段收视率等相关的统计指标。
电视剧收视率能否和《新闻联播》比较?
如今,越来越多的电视剧在提供收视率时采用这样的提法:某一部电视剧的收视率仅次于《新闻联播》,这种比较方法是否具有科学性?
刘燕南认为,两者没有可比性,首先电视剧和《新闻联播》不在同一个播出时段;其次,两者面临的不是同一个市场,《新闻联播》面向全国,而更多的电视剧是区域性的,面向一个省或者一个城市,“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提法,主要是在大家的印象中《新闻联播》的收视率很高,想以此来证明该电视剧的收视率很高,但最好不要做这样的比较。”其次,刘燕南介绍,在某些地方,一部电视剧的收视率可能高于《新闻联播》,比如《还珠格格》在某些地方的收视率达到60%,因为《新闻联播》是面向全国的,统计的基数太大。
那应该拿什么数据作为某一部电视剧收视率的比较标准呢?刘燕南说,业内一般都是以央视一套黄金时段所播电视剧的收视率作为比较的标准,或者以某一部有代表性的、曾经创造过收视神话的电视剧作为衡量标准。
收视率能衡量电视剧的质量吗?
刘燕南指出,收视分析中另一比较常见的现象,是将收视率高低与内容好坏简单挂钩。当收视率走高或走低时,便时常可以看到诸如“这是因为节目内容好(或不好)”之类的断言。一般来说,收视率与节目内容之间存在相互关系,后者对前者的变化通常具有很明显的影响作用,但这不是绝对的。刘燕南说,衡量一个节目或者电视剧的好坏,不能用收视率作为唯一标准,还应该有满意度的指标,“如果说收视率衡量的是量的因素,那满意度衡量的则是质的因素,而且是更重要的因素。”据介绍,有的电视剧收视率很高但满意度很低,甚至会出现大家都看一部电视剧但边看边骂的现象;有的电视剧收视率可能不是很高,但满意度很高,比如《雍正王朝》,“以前我们不重视收视率,而现在则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惟收视率马首是瞻,这两种情形都不对。”
其次是收视率也有造假现象。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副局长张宏森曾在“2002中国传播论坛—————中国电视剧传播学术研讨会”上痛斥假收视率的现象。他说自己所在的山东省一家电视台有一个栏目已经停播三个月了,但是收视调查公司根本不知道,依旧提供该栏目的收视率,而且收视率还高达30%。
央视索福瑞和AC尼尔森提供的收视率为何不一样?
央视—索福瑞媒介研究公司和AC尼尔森公司是中国目前最主要的两家收视率调查公司。据业内人士分析,在电视收视率市场上,央视—索福瑞占据了全国85%左右的市场份额,AC尼尔森公司占据10%左右,另外两家比较大的公司是AC尼尔森媒介研究和上海的广播电视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业内人士经常会有这样的印象,即使是同一地区同一时段同一部电视剧,AC尼尔森和央视—索福瑞媒介研究提供的收视率数据并不相同,有时还相差挺大。比如央视一套播出的《浪漫的事》,尼尔森的平均收视率是7%,而央视—索福瑞则为6%;又如2000年1月1日到9月23日杭州地区《新闻联播》的平均收视率,央视—索福瑞提供的数据是22.1%,AC尼尔森为4.6%。究竟哪一个数据更加准确呢?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对于调查公司来说,这是一个敏感的话题。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这主要是因为测量手段不一样造成的:日记法和仪器测量法的结果肯定会有差异,应该说仪器测量法更准确一些,日记法往往是通过事后回忆来填写的,因此误差会大一些,而人员测量仪数据可以精确到1分钟,这样得到的收视率就会低很多。此外,由于样本户数不同、采用的计算体系不一样等,也会造成收视率不一样,“一般来说,虽然数字不一样,但趋势应该是一致的,否则用户就会糊涂了。”
哪些因素影响收视率?
央视-索福瑞媒介研究公司的毕江燕则分析了影响电视剧收视率的五种因素:①地区因素。《刘老根》在东北的收视率高达22%,在南方却只有几个百分点。②季节因素。2002年的12个月中,前五个月平均收视率为3.66%,6月份是电视剧收视的低谷,只有2.82%。暑假收视率有了回升,并达到了全年的最高点3.85%。③时段因素。在收视上表现最好的则是19:00-20:00这个时段,收视率超过了5%,从这里可以看出,时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电视剧的收视率。④频道因素。同一部电视剧在不同频道播出,它的收视率也不同。比如《橘子红了》在甘肃一套(省级频道)播出时收视率为13.97%,福建电视台电视剧频道(有线频道)播出时收视率为7.37%,中央八套(中央级频道)播出时收视率为7.29%。⑤播出轮次因素。同样在武汉地区播出的电视剧《康熙微服私访记第四部》,2002年10月份在武汉二套播出时收视率9.39%,而在11月份武汉四套播出时收视率不到4%。
有影响力的收视率调查公司?
目前国际上比较有影响力的收视率调查公司主要有AGB尼尔森,还有一家美国的阿比壮(Arbitron Company),英国的BARB(Broadcaster Audience Research Board Limited),法国的TNS,Video Research Ltd(简称VR),加拿大的的BBM等。
AC 尼尔森是全球最大的市场调查公司,1923年成立于美国芝加哥,是目前历史最为悠久的从事视听率调查的商业公司,1999年,尼尔森媒介研究被荷兰的出版集团VNU(VNU是世界首屈一指的媒介和资讯公司之一)收购,从而获得了更大的资金支持。2004年8月5日,下属于Kantar媒介研究(Kantar集团是全球最大的研究、分析和咨询网络之一,下属于WPP集团)的AGB集团和尼尔森媒介研究宣布了合并的计划,这一计划将整合AGB集团所有的公司与尼尔森媒介研究全部自有的电视收视率服务,VNU和Kantar各占50%的股份。通过此次合资,尼尔森得到了有力的技术支持。新的合资公司被命名为AGB尼尔森媒介研究,其收视率服务覆盖的主要市场包括澳大利亚、中国、中国香港、意大利、南非和英国。
阿比壮公司成立于1949年,是一个从事媒介和市场研究的国际公司,为美国、墨西哥及欧洲的广播、广告代理机构以及户外广告公司提供服务。Arbitron Company的核心业务包括:1、电台收听率调查;2、地区性电视和有线电视收视率调查、网络、直播卫星等新媒体的使用调查;3、零售、产品调查并提供相关咨询服务。为了对抗Nielsen Media Research的人员测量仪(people-meter),Arbitron Company最近研发了更为方便的便携式人员收视测量仪(portable people-meter,PPM),并已开始在包括美国在内的全球多个国家投入商用,这种新型的测量仪技术将使收视率调查更为精确。
BARB(Broadcaster Audience Research Board Limited)成立于1980年,BARB本身并不进行收视率调查的具体工作,而是分别委托两家公司进行,其中电视研究公司(Television Research Limited) 负责样本户部分的工作,包括基础调查、样本户的更新维护与控制等。TNS(Taylor Nelson Sofres)则负责资料搜集工作,包括people-meter的提供与安装、资料搜集与统计分析等。英国收视率调查采用人员测量仪(people-meter)作为搜集资料的工具,样本户总共有4485户,为了反映总体的结构,负责样本维护与控制的电视研究公(Television Research Limited)公司,每年要进行一次4万人规模的基础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对样本进行调整与控制,以便使样本能够充分地代表总体。
法国从1954年开始通过电话和信函进行收视率调查。1958 年成立了专门机构——广告载体研究中心(CESP),1964年开始建立一个拥有13000个样本(通过谈话来进行)的收视率调查系统,一年公布四次调研结果。1967年,从原来的广告载体研究中心当中分出的舆论研究中心,专门调查收视率和电视观众的满意程度。1985年改制为MEDIAMETRIE的股份制公司,把收视率的调研结果产品化。目前已成为法国最主要的收视率数据供应商。从1985年开始,美国的尼尔森(Nielsen)和法国索福瑞(Sofres)公司也开始提供收视率调查服务。20世纪90年代后期,Taylor Nelson和Sofres公司合并使TNS成为法国最大的市场和媒体研究机构。
Video Research Ltd(简称VR)www.vrnetcom.co.jp是日本视听率调查领域最具权威性的机构,于1962年成立。40年过去了,VR发展成为日本市场与媒介研究的旗舰。VR研究范围宽广、内容丰富,是日本唯一拥有全国范围调查网络的公司。 VR主要采用人员测量仪系统提供收视数据,在一些特定地区,还使用日记卡进行收视率调查。另外 VR还提供全日广播收听率数据,调查方法为日记卡法,记录时段为15分钟。通过日记卡收集听众在家中或户外的收听情况。这种收听率调查每年进行6次,共调查12到59岁的男性2596人。调查在每年4月、6月和8月进行两周,在2月、10月和12月各进行一周
BBM是加拿大一家非赢利的广播研究机构,进行观众及听众定期调查得出收视率和收听率等数据。这一机构被公认为“行业的评估机构”。
与国外相比,中国视听率调查起步较晚。我国的收视率调查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在90年代中后期进入快速发展阶段。1986年中央电视台进行了一次全国28个城市观众抽样调查,这次调查被认为是中国首次大范围、专门的观众调查。1987年,中央电视台会同各省市电视台一起,进行了我国第一次城乡范围的电视观众调查,以后全国性的电视观众调查每隔5年进行一次。在进行电视观众调查的同时中央电视台和一些地方电视台开始进行收视率统计工作。
进入90年代中后期,随着电视台及电视频道数量的迅猛扩张和电视媒介市场化的快速发展,电视收视市场的竞争加剧,收视率作为反映电视观众收视行为和偏好的主要指标在节目编排、广告投放决策以及电视节目评估中的作用越来越被业内人士认可,在这种背景下,中国收视率调查得以快速发展。其主要标志是1997年12月4日,由原央视调查咨询中心和法国索福瑞(Sofres)集团合作正式成立了央视-索福瑞媒介研究(CSM)。经过短短几年的发展,CSM已成为中国最具权威的收视率调查专业公司。CSM目前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电视观众收视调查网络,至2003年11月份,CSM在全国拥有1个全国调查网(测量仪)、17个日记卡省网、2个测量仪省网、73个城市日记卡调查网,19个城市测量仪调查网,样本总规模达到29,240户,对全国近800个主要电视频道的收视情况进行全天候不间断的监测。除CSM外,在中国收视率调查业中另一家较重要的公司是AC尼尔森公司,该公司采用测量仪方法在全国10多个城市进行收视率调查。
目前在国内的收视率调查市场,央视-索福瑞和AGB尼尔森几乎占据了所有的市场,分别为80%和10-15%左右,其他的一些公司大约只有5%的市场,现在国内涉猎收视率调查领域的除了这两家几乎垄断型的大公司之外,也有一些其他的一些调研公司,其中专业调查收视率数据的像中视广联(北京)媒介咨询有限公司(www.ctcmc.com.cn)等后起之秀,为收视调查注入了新鲜活力。但是由于各公司采取的抽样方法,软件统计方法等都不尽相同,也没有规定的标准,所以在得出的数据方面不同公司往往会有不同,甚至出入相差比较大
❹ 电视节目的收视率是怎么统计出来的
收视率采集的两种武器
目前采用的收视率数据采集方法有两种,即日记法和人员测量仪法。
日记法是指通过由样本户中所有4岁及以上家庭成员填写日记卡来收集收视信息的方法。样本户中每一家庭成员都有各自的日记卡,要求他们把每天收看电视的情况(包括收看的频道和时间段)随时记录在自己的日记卡上。日记卡上所列的时间间隔为15分钟。每一张日记卡可记录一周的收视情况。
人员测量仪法是指利用“人员测量仪”来收集电视收视信息的方法,是目前国际上最新的收视调查手段。样本家庭的每个成员在手控器上都有自己的按钮,而且还留有客人的按钮。当家庭成员开始看电视时,必须先按一下手控器上代表自己的按钮,不看电视时,再按一下这个按钮。测量仪会把收看电视的所有信息以每分钟为时间段(甚至可以精确到秒)储存下来,然后通过电话线传送到总部的中心计算机(或通过掌上电脑入户取数据)。
如果采用日记法,因为要对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最快需要一周,一般需要两周;如果采用人员测量仪法,因为电话线可以即时回传数据,因此能够做到隔一天就能够提供收视数据,只是人员测量仪成本比较高。
从两者的技术含量、数据准确性以及反馈速度来说,人员测量法相当于兵器中的导弹,精确先进快速;日记法则稍显落伍、而且数据误差较大、迟缓。
在中国的收视率调查大公司
央视-索福瑞 VS AGB尼尔森
目前在中国同时存在着两家大的收视率调查公司:央视―索福瑞和AGB尼尔森媒介。央视―索福瑞媒介研究,是中央电视台市场研究股份有限公司与市场研究集团TNS共同建立的合资公司。AGB尼尔森市场研究有限公司是AGB集团和尼尔森媒介研究于2004年合资成立的电视收视率研究公司。前者是从1997年开始从事收视率调查,而后者更早一些,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就已经涉足中国市场。
20世纪90年代,尼尔森进入中国收视率调查市场之初。坚持以测量仪方法,主打中心城市,相当长时间内仅提供包括北京、上海、广州、南京等在内的11个城市的测量仪收视率数据。1997年,央视―索福瑞成立,采集数据使用日记法和测量仪法并用。
时至今日,经过十年的角逐,中国的收视率调查市场虽然仍是两家并存,实际上却形成了一边倒的局面。据中国传媒大学的教授刘燕南介绍,目前国内已经开发的收视率调查市场中,央视索福瑞的市场占有率大概是80%,AGB尼尔森大致占到10―15%,其他的市场份额由一些中小公司占有。
据中国传媒大学黄升民教授分析,央视―索福瑞之所以后来居上的原因有三个:
1、尼尔森用测量仪法进入中国市场是一种高端策略,这种进入方式本身并没有错,但是这种方式成本高,维护难,必然会影响到尼尔森的扩张速度,尼尔森本来是想要以此与央视-索福瑞的日记法区别开来,但是其后期资金投入并没有跟上。
2、尼尔森定位于把数据卖给广告公司使其业务发展受到限制。相对而言,中国的电视台对数据的需求更大,而且与广告公司相比,电视台更易拿出钱来购买数据,而广告公司特别是本土的广告公司经济实力往往比电视台弱,能用于购买数据的费用有限。
3、央视―索福瑞的独特优势:首先它不是白手起家,作为该公司合资方之一的央视市场研究(CTR)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在中国开展收视率调查。有了这样的基础,央视―索福瑞比起在中国白手起家的尼尔森就有了一定的竞争优势;其二,在与广电系统的关系上,央视―索福瑞也要强于尼尔森。
AGB尼尔森媒介
20世纪80年代,世界市场调查领域的巨头AC尼尔森进入中国开展业务。
1993年,AC尼尔森的媒介研究部门开始为中国市场提供广告监测服务,1996年,尼尔森媒介研究从AC尼尔森中独立出来,专门从事媒介受众调查和相关服务,并首先在上海推出收视率服务。
1999年,尼尔森媒介研究被荷兰的出版集团VNU(VNU是世界首屈一指的媒介和资讯公司之一)收购,从而获得了更大的资金支持。
2003年6月20日,尼尔森媒介研究在上海宣布,计划在中国大规模拓展电视观众研究服务,即将收视监测研究拓展到中国100多个城市,并且建立省网监测,在中国70多个城市以及17个省份建立日记法研究样本,以监测城区及乡镇居民的收视习惯。
2004年8月5日,下属于Kantar媒介研究(Kantar集团是全球最大的研究、分析和咨询网络之一,下属于WPP集团)的AGB集团和尼尔森媒介研究宣布了合并的计划,这一计划将整合AGB集团所有的公司与尼尔森媒介研究全部自有的电视收视率服务,VNU和Kantar各占50%的股份。通过此次合资,尼尔森得到了有力的技术支持。新的合资公司被命名为AGB尼尔森媒介研究,其收视率服务覆盖的主要市场包括澳大利亚、中国、中国香港、意大利、南非和英国。
2005年1月,AGB尼尔森对外宣布成立大中华区,将中国大陆、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包括在内。AGB尼尔森方面称,此举是为响应其客户日益重视大中华区整体发展的需求,同时也着眼于挖掘中国市场的巨大商机。
参考资料:http://news.xinhuanet.com/newmedia/2006-06/26/content_4749876.htm
http://data.icxo.com/htmlnews/2004/11/26/480455.htm
❺ 收视率是多少是怎么知道的
收视率,指在一定时段内收看某一节目的人数(或家户数)占观众总人数(或总家户数)的百分比,即收视率=收看某一节目的人数(或家户数)/观众总人数(或总家户数)。当然,除了节目的收视率,还有时段收视率等相关的统计指标。
目前国内常用的收视率测量法包括:人员测量法和日记法。
日记法是指通过由样本户中所有4岁及以上家庭成员填写日记卡来收集收视信息的方法。样本户中每一家庭成员都有各自的日记卡,要求他们把每天收看电视的情况(包括收看的频道和时间段)随时记录在自己的日记卡上。日记卡上所列的时间间隔为15分钟。每一张日记卡可记录一周的收视情况。
人员测量仪法是指利用“人员测量仪”来收集电视收视信息的方法,是目前国际上最新的收视调查手段。样本家庭的每个成员在手控器上都有自己的按钮,而且还留有客人的按钮。当家庭成员开始看电视时,必须先按一下手控器上代表自己的按钮,不看电视时,再按一下这个按钮。测量仪会把收看电视的所有信息以每分钟为时间段(甚至可以精确到秒)储存下来,然后通过电话线传送到总部的中心计算机(或通过掌上电脑入户取数据)。
收视率调查数据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被调查者(被调查个人及其所属户)的背景资料数据,包括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个人/家庭收入、个人/家庭资产、家庭规模、家庭角色关系、家庭收视设备占有情况和电视接收情况、基本生活态度和休闲选择、工作情况、居住地区、使用语言等。这部分数据主要通过样户入网调查得到,成为进行收视率计算和分析的背景数据。另一部分是通过日记法或人员测量仪法记录到的被调查者个人的电视收视数据,具体即有电视的家庭户(样本户)中每位成员(年龄4周岁及以上的被调查者)在每天连续的24小时内每15分钟(人员测量仪为每分钟)收看或不收看电视以及收看什么频道的记录信息。
另外还有一部分数据不属于收视率调查数据,也就是说不是从样户调查得来的数据,但对收视率计算与分析也至关重要,这就是电视频道属性数据和电视节目播出数据。这部分数据一般由电视台提供或通过电视监播得到。
有了以上三部分数据,就使得收视率指标的计算成为可能。只根据电视收视数据可以计算总收视率及分时段分频道的收视率;如果结合背景资料数据,则可计算分目标观众收视率;如果结合电视节目播出数据,则可计算节目收视率。这样组合运用这些数据,就可以计算出一系列的收视率指标。
根据这一体系结构,收视率指标被区分为两大类,一类为基本指标,指各种计算口径的收视率,如按人计算的收视率、按户计算的收视率、按时段计算的收视率、按节目计算的收视率、按目标观众计算的收视率等。另一类为派生指标,包括反映市场结构的指标如收视份额(或称市场占有率)、观众构成等,反映节目收视量的指标如开机率、总收视点(GRPs)、平均收视时间、到达率和暴露频次等,反映节目收视偏好的指标如节目吸引力、观众重叠率、观众忠诚度等。这些指标有的更受电视台重视,因为其对指导电视节目编排更有意义;有的更受广告公司和广告主重视,因为其对测算广告投放成本、优化广告投放策略更有意义。
总收视点(GRPs:Gross Rating Points):某项广告或影视投放活动中各次插播点收视率的总和;
开机率(HUTs/PUTs:Household/People Using Television):某特定时间段内按户或按人的电视平均开机(不论看何频道)百分比;
达率(Reach):作为观众收看某一系列节目或某一广告排期插播点至少一次的累积百分比;
暴露频次(Frequency):一个广告排期或一系列节目中观众的平均收看次数;
收视份额(Audience Share):某一规定时段内,某特定频道或节目的观众收视量占观众总收视量的百分比。
目前“央视—索福瑞媒介研究公司”和“AC尼尔森公司”是中国目前最主要的两家收视率调查公司。
❻ 收视率如何盈利
收视率数据被调查公司卖给电视台,电视台凭借收视率吸引广告商投广告。所以当调查用户长时间锁定一家电视台,等于贡献了收视率,直接影响的是电视台的广告收益。在行业内,广告商认准的是收视率,收视率高,广告商自然会加大投放。
收视率指标被区分为两大类:
一类为基本指标,指各种计算口径的收视率,如按人计算的收视率、按户计算的收视率、按时段计算的收视率、按节目计算的收视率、按目标观众计算的收视率等。
另一类为派生指标,包括反映市场结构的指标如收视份额(或称市场占有率)、观众构成等,反映节目收视量的指标如开机率、总收视点(GRPs)、平均收视时间、到达率和暴露频次等,反映节目收视偏好的指标如节目吸引力、观众重叠率、观众忠诚度等。
这些指标有的更受电视台重视,因为其对指导电视节目编排更有意义;有的更受广告公司和广告主重视,因为其对测算广告投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