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Ⅰ 我要 新昌沃洲湖、穿岩十九峰的简介
新昌沃洲湖
位于县城东南12公里的剡溪上游,沃洲之阳,天姥之阴,818公顷的广阔湖面,托着四周青山,景色幽静秀美,周边的古迹景观众多,由于有船可以到达而有了有机的联系。湖山胜迹更加妩媚,荡舟碧波,绕湖一周,两岸绿树青山,茶绿桔香鱼儿跃。自然景观与人文景点相当丰富,有翘首待夫的仙女峰、支遁遗迹的放鹤峰、王右军写一笔鹅的鹅鼻峰,真君殿、水帘洞;有三白堂,支遁领等,所以,唐白居易写的《沃洲山禅院记》称:“东南山水越为首,剡为面,沃洲天姥为眉目”。它曾是全国佛学活动的中心,当时的代表人物有竺道潜、支道林等18位高僧,是土族文化荟萃之地。东汉以后到东晋时期,最享盛誉的是孙绰、王羲之、戴逵等18名士;是山水诗的发端地。当时全国44%的诗人在浙东。28%的游止于沃洲。其中支道林1人的诗篇,就占西、东两晋诗篇数的55%。到了谢灵云在剡中时期就形成了独立的山水诗;由于上述文化的积累,吸收了唐代文人约300多位到沃洲湖游诗,形成了“唐诗之路
穿岩十九峰
穿岩十九峰风景名胜区,位于新昌县城西南22公里,由十九峰、千丈幽谷、台头山、倒脱靴四个风景区组成,总面积30.65平方公里,为我国壮丽的丹霞地貌景区之一,国家地质公园。它以"雅、幽、奇、险"为特色,"峰、谷、洞、溪、瀑"为主体。景区内有绵亘山脉、高峻台地和蜿蜒江溪,奇峰怪石、飞瀑流泉、小溪碧潭、幽谷洞壑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有"漓江之美,桂林之秀,雁荡之奇"、被称为"浙东张家界"。
峰峦十九摩天光
在炎热的七月 ,穿岩十九峰却是一个清凉世界。远远可见清澈的镜岭江绿洲蜿蜒,杨柳依依;跨上白石桥,波光粼粼的江上有小鸭子列队巡逻,光身子的村童尽情嬉戏,水花四溅,我们在岸上也倍感清凉。
让人叹为观止的则是列队而来的十九峰了。一脉秀峰平地而起,连绵比肩,个个丰姿卓约,实在是造化的奇观。央视大型神话剧《宝莲灯》在新昌拍摄时,就曾经在十九峰演出"沉香十九峰劈山救母"。
穿岩十九峰,顾名思义,因十九座山峰一线而穿,相依相偎成为独立的一体;又因其中一峰穿空,即为"穿岩"。十九座山峰分别名为:鹅鼻、缆舟、狮子、旸岫、泗洲、文殊、普贤、幞头、蒸饼、香炉、笔架、望海、覆钟、卓剑、棋盘、新妇、摆旗、磬峰、马鞍,峰峰极似其名。
十九峰个个都有来历。相传古时大禹治水到了镜岭,一片汪洋大海,他于是在一座山峰上凿了一个洞,系住大船,就是现在的缆舟峰。自从大禹治水以后,镜岭一带水患杜绝,百姓安居乐业。可是好景不长,镜岭东边的山上出现了一条蟒蛇,常常侵扰当地百姓,这时,嫁到镜岭的一个新媳妇(新妇峰),设法与大蟒蛇相斗。
她每日做一些蒸饼(蒸饼峰),点着香蜡烛(香炉峰)赶到大佛寺,祈求文殊、普贤(文殊峰、普贤峰)两菩萨,降临镜岭指挥,摇旗压阵(棋盘峰),铲除大蟒蛇,为民除害。新媳妇的诚心终于感动了菩萨。文殊、普贤骑着白象、狮子(狮子峰),带着头戴幞头(幞头峰)的神将前往镜岭,摆旗(摆旗峰)、擂鼓、敲钟(覆钟峰)、击磬(磬峰),请泗洲菩萨(泗洲峰)协助,用长缨缚住大蟒蛇,欲将凌迟处死,以祭"三才"即天、地、人。
此时大蟒蛇吓得浑身打颤,拚命哀求菩萨饶命。菩萨发了慈悲,命大蟒蛇化作一把利剑(卓剑峰),改恶从善,学得斯文一些(笔架峰),长期矗立守卫山巅,维护安宁。同时又命神将骑着良马从旸岫(旸岫峰)出发,前往黄岩购米运粮,接济镜岭、澄潭一带百姓,故有"黄岩熟,新昌足"的说法。可是时间一长,黄岩至新昌一带的路上出现歹徒拦路抢劫粮食。神将与歹徒展开斗争,歹徒被神将惩服。因为歹徒好吃懒做,神将惩罚它永远饥饿(鹅鼻峰)。在打斗中神将的良马也被歹徒刺伤,马鞍移了位(马鞍峰),马鞍下面出现了空隙,就是现在的"穿岩洞",在洞口可以望海(望海峰)。
远望十九峰,"峰峰都是玉嶙峋",高峻挺拔,倒映在碧绿的江水,宛如十九个梳妆的仙女。但是要爬上峰顶却是不容易。十九峰从北到南,鱼贯列队,形态各异,峰峰有险路相通。到达400米的最高峰望海峰时足以叫人汗流浃背,不过凉风习习,甚是舒服。"游人到此若登瀛, 徒倚栏干鬼神惊",这望海峰只有一条既窄又险的石阶路相通,垂直度在80°左右,上去非得用手抓紧护栏,埋头看阶不可。
站在"望海峰"上极目远眺,据说天气晴朗的时候,能隐约望见东海。我们看到的则是山外青山,高台峡谷之间江流宛转如线,新(昌)镜(岭)公路如一根黑丝带,在村落和田园之间穿行而过。真是江山如画,看得人心旷神怡,豪情勃发。
如果还是不够尽兴,可以试试凌空飞降。望海峰与笔架峰之间,架起了长约70多米,落差10余米的铁索,在群峰之间顺着索道凌空飞降,是在十九峰上的"颠峰体验"。
来穿岩十九峰不能不看"穿岩"。马鞍峰半崖有个岩洞,高约5米,深广约240平方米,东西相通,空灵透光,下为百丈悬崖,穿岩因此而得名。明张汝威诗曰:"半天高插万余丈,一洞可容千数人"。豁然中开的洞天石扉,如明月宝镜,高挂于峰顶。
Ⅱ 新昌沃洲寺
新昌最著名的是大佛寺,你说的沃洲寺可是在沃洲湖风景名胜区? 沃洲山:位于湖北面。此山文化底蕴深厚,是道家十五福地,江南般若学中心之一,士族文化的荟萃之地,也是古代山水诗的发祥地,支道林,竺道潜等十八高僧,孙绰,王羲之等十八名士曾长期游止于此。 相关知识:唐白居易写的《沃洲山禅院记》称:“东南山水越为首,剡为面,沃洲天姥为眉目”。它曾是全国佛学活动的中心,当时的代表人物有竺道潜、支道林等8位高僧,是土族文化荟萃之地。 东汉以后到东晋时期,最享盛誉的是孙绰、王羲之、戴逵等18名士;是山水诗的发端地。当时全国44%的诗人在浙东。28%的游止于沃洲。其中支道林1人的诗篇,就占西、东两晋诗篇数的55%。 到了谢灵云在剡中时期就形成了独立的山水诗;由于上述文化的积累,吸收了唐代文人约300多位到沃洲湖游诗,形成了“唐诗之路”。
Ⅲ 以《寻访古城历史,感受古城文明》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是有关新昌的
新昌又名沃洲,山川秀美,人杰地灵,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底蕴厚,到处闪耀着灿烂的古代文明。新昌县建置始于后梁开平二年(公元908年),至今已有1100年历史,由此上朔到商代,祖先们就在这里躬耕、繁衍、生息。千百年的悠久历史,数百代的勤劳新昌人,在新昌这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历经了多少可歌可泣的斗争,孕育了多少志士仁人,创造了多少灿烂的文明,为后代人留下了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新昌人文历史积淀深、底蕴厚。翻阅县志,新昌县境原为越国荒徼,秦时属会计郡,汉唐为剡县一部分。后梁开平2年(公元908年),吴越王钱镠始析剡东南13乡置新昌县,至今已有1000余年历史。新昌人杰地灵,历史上出现了许多知名人物,如北宋兵部尚书石公弼,南宋左承相兼枢密使王爚 ,理学家石墪,监察御史黄度,明兵部尚书何鉴、吕光洵、礼部尚书潘晟,都是其中佼佼者。近代还涌现出梁柏台、张万成、张载阳等。新昌文化遗产资源丰富 早在商代以前,祖先们就在新昌这块神奇的土地上,躬耕憩息。随着历史的演进发展,一代又一代勤劳淳朴的新昌人民,在12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繁衍生息,发明创造,为后代留下了极其丰富珍贵的文化遗产。在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全县已发现文物点284处,其中县级文保单位15个,省级文保单位4个,这就是:大佛寺石弥勒像,千佛岩石窟,董村水晶矿摩崖题记,桃树坞迎仙桥。文物馆收藏文物2517件,其中二级文物23件,馆藏家谱308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更是品类繁多,色彩纷呈。王羲之、谢灵运、李白、杜甫、王维、元稹、孟浩然、刘长卿、刘禹锡、崔颢、温庭筠、朱熹、范仲淹、叶朋、袁枚、黄炎培、郁达夫等300多位文人墨客在新昌这块神奇的土地上留下了众多遗迹和千古传诵的诗文。尤其是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为妇孺皆知的唐诗杰品,以此为代表给后人留下了一条文化底蕴极深的“唐诗之路”。 勤劳智慧的新昌人,世世代代薪火相传,还创造积累了新昌特色的戏曲文化、饮食文化、建筑文化、茶文化等宝贵的地域文化,如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新昌调腔”、填补中国桥梁建筑史上空白的悬链线型单孔石拱“迎仙桥”、天姥岭谢公道等。新昌地方民间文艺更是品类繁多,色彩纷呈。民间艺术有民间音乐、民间曲艺、民间舞蹈、民间杂耍等41种,428个班社。如激昂动听的紫云乱弹,幽默诙谐的布袋木偶,表演独特的目连戏,表演粗犷豪放的舞狮、舞龙,心灵手巧的剪纸艺术…… 新昌名山簇拥,风光秀丽,素有“东南眉目”之称,被道家列为福地洞天。古代缁衣羽客,来此修道养生、传经说法,文人墨客纵情山水,诗文唱和,史不绝书。晋世有竺潜、支遁等十八高僧和王羲之、戴逵等十八高士游憩、栖隐于沃洲,与当时的会稽山阴兰亭修禊,同属中国文化史上风流韵事。唐代杜甫、李白相继入剡漫游,众多诗人接踵而至,形成“唐诗之路”的文化奇观。至宋元明清,范仲淹、朱熹、叶适、刘基、徐渭、王思任、袁枚、方苞等一代名流,均有诗文流传。现代名人黄炎培、郁达夫、高僧印光等,亦来驻足盘桓。自然风光与人文胜迹相得益彰,为新昌文化增艳添彩。历史文化遗产分布广泛 新昌县历史文化资源的遗产分布十分广泛,全县1200平方公里,16个乡镇街道大都有历史遗迹和文化遗产。如摩崖石刻,有沙溪龙皇堂的白竹岭题刻,董村水晶矿摩崖石刻,儒岙王渡桥“万马渡”题刻,石城山摩崖石刻。大佛寺景区的摩崖石刻更是俯拾皆是,如大佛殿五层高阁后崖壁上有刘建惠所书“壁立万仞”;在濯缨亭外侧峭壁有明嘉靖时俞应星作“天柱屹然”;山门外石壁上有涂鸿占书“南无阿弥陀佛”,其右侧有米芾书“面壁”,其左侧有奉化毛玉佩书“少有洞天”,大小放生池岩壁上分别有钱思廉和僧悔诸书“放生池”,大放生池岩壁上为弘一法师手笔:“南无阿弥陀佛”和“大势至菩萨”,大佛洞窟右侧壁上有梁国治之书“最胜庄严”,其左侧壁上有尚书李书“弥勒尊佛”…… 石桥是建筑文化的代表作之一,新昌因山区多溪流,因而县境内有许多造型漂亮的石拱桥,至今仍有保留完好无损者。诸如:班竹村外的“司马悔桥”,下宅的“永济桥”,赤上村前的“迎仙桥”,横渡桥村的“皇渡桥”,坞石坑的“万安桥”,儒岙村的“彼色庙石桥”,真诏村前的“大庆桥”,旧坞村的“吉安桥”,小将村的“灵雀桥”,南洲“永春桥”,儒岙横山村外的“永安桥”等都是其中代表。 新昌人民自古以来能歌善舞、尚武多艺,喜爱机巧杂赛相传至今,有民乐、曲艺、杂赛共41种,428个班社,遍布新昌各地。 曲艺“坐唱班”是县境内相当普及的民间曲艺,常被群众邀请在喜庆节日和庙会盛典中登堂坐唱。有大小班社110个,几乎遍及每个乡镇。大唱班10-12人,小唱班7-8人,每人使用打击乐器或丝弦乐器二三件,并分担生、旦、净、末诸行档角色。 民间舞蹈是县内所有民间艺术中最为丰富多彩的,按其表现形式可以分成动物模拟舞、灯具舞、面具舞、人物化妆舞四大类,18种,213个班社。其中舞狮是县境内最为普及的一个民间舞蹈,有123个班社。舞龙也是深受群众喜爱的民间舞艺,全县共有22个班社。长诏溪西、溪东两村的大青龙与大黄龙,全长100余米,镜岭溪西的双龙一青一黄全长60多米,16人参加舞蹈,龙起舞时势如翻江倒海,蔚为壮观。 此外,“哑背疯”、“莲子行”、“吹鼓亭”、“十番”、“目莲戏”、“木偶”等民间艺术颇具地方特色,可惜不少已经失传。新昌文化遗产源远流长,影响深远。县境位于曹娥江上游,东接奉化宁波,南界天台,西南邻东阳、磐安,北连嵊州、绍兴。地势东高西低,多高山台地,山脉呈南北走向,黄泽江、澄潭江、新昌江三江并流,地缘特点十分明显。这叫做“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地域富一方文。”新昌的历史文化遗产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与宗教、尤其是佛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两晋时期,中原纷乱,新昌境内因万山蟠结密林覆盖,交通闭塞,人踪稀少,环境幽静,是谈经论道的释门子弟游栖的天然胜境。诸多高僧驻足石城沃洲,立刹建寺,传播教义。“六家七宗”,竟有五家盛于此境,其佛宇遗迹至今尚有多处留存,比较著名的有澄潭的新建寺,县城西面的南岩寺,大市聚东(山卯)山庄的东(山卯)寺,三坑真君殿,沃洲湖真君殿。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南朝古刹大佛寺,石窟中的石弥勒像被称为“江南第一大佛”,始建于南朝齐永明年间,梁天监15年凿成,距今有1500多年历史,与北方的龙门石窟、云岗石窟同属古代造像艺术的杰出代表,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和深刻的文化内涵。位于大佛寺西北面的“千佛禅院”,建于齐永明年间,分为大小两窟,大的一窟有1020龛,1040尊佛象,小的一窟35龛35尊佛象,这些佛象神态各异,惟妙惟肖。 大佛寺又名宝相寺。宝相寺名闻古今中外,高僧云集,既是佛教徒瞻礼圣地,也是宗教文化交流中心之一。晋世高僧昙光于法兰、于法开、支遁在此立寺行道,南朝有僧护、淑、祐凿成大佛留下“三生圣迹”,寺内尚存“智者大师衣钵塔”。 两晋时,道教兴盛,书圣王羲之辞官归隐剡东曾炼丹于鼓山,创金庭道院于王罕玲(沙溪境内)。道教称仙人居住的名山有七十二座,又称洞天福地,新昌境内有三座:沃洲山、天姥山、司马悔山。 新昌地理条件得天独厚,名山簇拥,山水风光自然景观美不胜收,文人墨客慕名而来,纵情山水,以诗文咏唱,值得一提的是唐代杜甫、李白相继入剡漫游,诸多诗人接踵而至,形成了“唐诗之路”的独特文化奇观。据统计,在《全唐诗》收录的2200余名诗人中,有312位诗人到过剡中漫游,占总数的14%。 在《唐才子传》记载的278位才子中,有174位到过剡中,占63%。他们中多数是唐代诗坛上的杰出人物,在这里留下了众多遗迹和千古传颂的诗篇,形成了其他地方少有的文化积淀。杜甫的“壮游”、白居易的“沃洲禅院记”、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是杰出的代表,“唐诗之路”对唐诗豪放、清丽、隽永等风格的形成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新昌民间艺术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大多数民间艺术与农村传统的习俗和节庆相联系。一到传统节庆,民间艺术就是发挥作用的时机,每到春节各地舞狮班穿村走庄,表演舞狮与拳术。热闹时一个村庄得接待二三个狮子班。到了元宵节,不少乡村有舞龙灯的习俗,大市聚、城关、澄潭、大明市等地都曾有过这一习俗。此外还有船灯、花灯、马灯。坐唱是遍布城乡的民间音乐活动,主唱乱弹曲目,每逢喜庆盛典,邀班演出,事主支付酬金。 这些年来新昌县委县府提出了建设旅游大县的目标,围绕这一目标在利用文化遗产发展旅游业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对提高新昌知名度,发展旅游经济取得了一定成绩。“大佛寺”是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应该说是保护开发利用最好的历史文化遗产。沃洲湖真君殿得以全面修复并对外开放,也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千佛岩”石窟惨遭文革破坏,令人痛心,至今没有修复。另有15处文物被列为县级保护,对保护利用文化遗产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调腔”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对于今后的开发利用更是十分有利。但更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失传的威胁,亟待采取抢救措施。
Ⅳ 南京沃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怎么样
简介:南京沃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05月28日,主要经营范围为文化艺术策划与交流等。
法定代表人:杨洲
成立时间:2015-05-28
注册资本:500万人民币
工商注册号:320124000110195
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独资)
公司地址:南京市溧水区洪蓝镇天生桥社区张家
Ⅳ 广州沃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怎么样
广州沃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是2008-10-06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注册地址位于广州市天河区瘦狗岭路379号502房。
广州沃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4401016813021851,企业法人赖远标,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广州沃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企业形象策划服务;企业管理咨询服务;商品信息咨询服务;会议及展览服务;广告业;计算机技术开发、技术服务;商品批发贸易(许可审批类商品除外);商品零售贸易(许可审批类商品除外);。
通过爱企查查看广州沃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Ⅵ 新昌沃洲茶叶大佛龙井价格
要看是什么时候采的茶,明前的贵一些,好一点的要千元左右一斤,再后面就是谷雨茶了,雨前茶大概200-400元不等每斤。
Ⅶ 瑞士沃洲(vaud)都有什么城市
洛桑是瑞士沃州的首府,是瑞士第二大讲法语的城市,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总部所在地。它位于日内瓦湖畔,依山傍水。和日内瓦一样,它是瑞士文化和人才中心。同时,它也是瑞士法语区的文化中心。这里有瑞士联邦最高法院、洛桑大学、酒店学校、国际学校,以及各种学院,文化氛围很浓。尤其是其中的酒店学校和芭蕾舞洛桑奖,都是闻名于世的林匹克之都――瑞士名城洛桑
洛桑 (Lausanne) 位于瑞士西南、日内瓦湖北岸,侏罗山南部,是著名的游览胜地和疗养区。
洛桑市公元4世纪开始兴建,1803年成为沃州(瓦特州)首府。该市依山濒湖,弗隆河和卢夫河从市区穿过,将城市分为3部分。市内风光秀美,许多著名的欧洲文学家如拜伦、卢梭、雨果和狄更斯等都先后在此居住过,故洛桑又有“国际文化城之称”。
洛桑市内著名的古建筑有建于公元12世纪、被誉为瑞士最精美建筑的哥特式天主教大教堂,14世纪竣工、部分已被辟为博物馆的天主教宫塔楼,建于1537年的新教徒神学院,该神学院后成为一个研究法国宗教改革家卡尔文教义的中心,现已成为综合性高等学府的洛桑大学。
奥委会总部
此外,还有成立于1893年的世界上第一所旅馆学校──洛桑旅馆学校。在郊区,有建于14世纪初的奇隆古堡内有武器库、钟楼和吊桥等古迹
桑市地处富裕的农业地区,贸易和商业发达,葡萄酒酿造业尤富盛名。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总部及欧洲癌症研究中心均设在这里。许多国际会议也都在此举行。1906年辛普龙隧道开通后,洛桑成为从法国巴黎至意大利米兰、日内瓦至伯尔尼的必经之地。今日的洛桑已成为重要的铁路枢纽和航空站。
洛桑还是国际奥委会总部所在地(并非国际奥委会总部的初设地点)。在国际奥委会成立后的相当一段时间内,
奥委会总部
顾拜旦在巴黎的住所是国际奥委会的总部。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整个欧洲硝烟弥漫,为了使奥林匹克运动珍贵的历史资料和档案免遭战争的破坏,1915年4月顾拜旦将国际奥委会总部迁往中立国瑞士的洛桑。从此洛桑与奥林匹克运动结下了不解之缘,并成为对国际体育界有重大影响的城市。1982年,国际奥委会宣布洛桑为“奥林匹克之城”,1993年12月5日国际奥委会又宣布洛桑为“奥林匹克之都”。现在洛桑有奥林匹克博物馆、奥林匹克研究中心,还有以顾拜旦名字命名的大街和体育场等。作为国际奥林匹克运动的心脏,洛桑为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瑞士名城--卢塞恩
瑞士名城卢塞恩,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湖光山色!城市虽小但却是著名的旅游和商业城市。卢塞恩湖平静安详地躺在雪山脚下,越过玛瑙绿般的卢塞恩湖,便可以看到黑绿色的山体以及山顶上皑皑的白雪。带有长廊的木桥横亘于湖面,身披雪白羽毛的大天鹅悠然地徜徉于湖中,湖边的餐馆、酒吧外,男男女女或举杯畅饮、或凝目远望,观赏美景的同时,享受着阳光
瑞士名城--日内瓦
日内瓦是世界上上知名度最高的城市之一。她面临碧波荡漾的日内瓦湖,四周群山环抱。空气清新,天气晴朗,因为这些优越的条件,日内瓦成为著名的国际会议中心。
日内瓦(Geneva)是一个现代化的大都市,城市的标志是位于市中心对开湖面的大喷泉,沿岸围绕着美伦美奂的花园。以罗讷河为界,左岸是老城区,以古老的大教堂为中心,建筑紧凑,街道狭窄,有许多名胜古迹及哥德式建筑。右岸是新城区,沿河而建,有美丽的湖滨大道,各种现代化建筑及栽着玫瑰和各色花卉的公园,马路两旁的法国梧桐树,绿荫婆娑,树木婀娜多姿。市内最热闹的是勃郎峰大街和沿湖两岸地区。
冰河时期稍后,就有人类聚居于流入现今日内瓦湖的隆河(Rhone)河口两岸。公元第一世纪,日内瓦已经是一个重要的商贸中心。市内充满了本地及来自各国的各式名牌商品。首饰业是日内瓦古老的传统行业。近几年,旅游业发展迅速,每年到日内瓦的游客2500余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