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什么是飞花令飞花令一般会用什么字

飞花令是古人经常后玩的一种“行酒令”的文字游戏,是中国古代酒令之一,属雅令。是唐朝时期众多的诗人们饮酒聚会时发明的娱乐节目,由主题人说出一个颇具风雅的字,比如“酒”、“ 月”、“水”等,然后其余的诗人们按照顺序依次说出一句含有这个字的诗句。由于这个游戏在一开始使用的字是“花”,所以便取名为飞花令。“飞花”一词则出自唐代诗人韩翃《寒食》中“春城无处不飞花”一句。行飞花令时选用诗和词,也可用曲,但选择的句子一般不超过7个字。

除外,还有其他的,像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卢梅坡《雪梅》

山: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王湾《次北固山下》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王维《山中》

② 飞花令是什么

说到飞花令啊,其实就是唐朝时期众多的诗人们饮酒聚会时发明的娱乐节目,由主题人说出一个颇具风雅的字,比如“酒”、“ 月”、“水”等,然后其余的诗人们按照顺序依次说出一句含有这个字的诗句。由于这个游戏在一开始使用的字是“花”,所以便取名为飞花令。

一开始,诗人们饮酒作乐,讲究的就是一个浪漫,所以最早的飞花令都是由诗人们直接作诗,并不像现在这样是背诵古人的诗句,一时之间佳句频出,我们甚至可以说飞花令为唐诗中的诸多锦言妙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晚唐,甚至五代和北宋初期,由于前人们已经积累出了庞大的诗词歌赋,飞花令也就慢慢的变得不再执着于原创,变成了一种考验文人雅士诗词储备的即兴节目了。变成这样的另一个原因是当时词已经开始慢慢地代替诗成为了文人们更加喜爱的文学表达方式,到了宋朝中期,喜欢作诗的文人已经寥寥无几了。

是的,因为诗逐渐的被其他的文学潮流取代,所以飞花令也就一点一点的消失在了这些喜欢饮酒作乐的文人的眼中了。到了现代,由于诸多原因,飞花令这种娱乐形式只能在古时的文献中看到,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基本不会接触到这种极其考验一个人文化储备的文学节目了。

我还记得前一阵子央视举办了一个非常火的节目叫《中国诗词大会》,由于飞花令是其中的一个非常有趣的环节,所以在这么多年以后它又重新传遍了寻常百姓家,这么看来这个节目真是善莫大焉啊。

③ 中央诗词大会有飞花令环节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第二季第二场比赛开始的,今年有了飞花令环节之后,等于说百人团版的选手可以当场权杀出来争夺擂主,不会出现去年最后一场百人团白答的情况,去年的赛制像是第九场失利的人第十场回到百人团,没办法脱颖而出没办法争夺冠军

④ 有一个大学生古诗词的比赛节目叫什么名字

《中国诗词大会》是中央电视台继《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谜语大会》之后,由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CCTV-10)自主研发的一档大型演播室文化益智节目。
《中国诗词大会》是央视首档全民参与的诗词节目,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基本宗旨,力求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析,带动全民重温那些曾经学过的古诗词,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将于2016年2月12日(正月初五)起每周五晚20:00播出,至2016年4月15日,主持人是董卿,总共有10期,每期90分钟

⑤ 有个节目要求说出的诗句中必须含有成语,那个节目叫什么名字

董卿立持的中国诗词大会,最新一季的最后一期冠军争夺赛,飞花令中有一环节是要求诗句中含有成语。

⑥ 飞花令是什么意思 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飞花令规则

飞花令,原是饮酒助兴的游戏之一,输者罚酒。

酒令是酒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筵席上是助兴取乐的饮酒游戏,萌生于儒家的“礼”,最早诞生于周。饮酒行令既是古人好客传统的表现,又是他们饮酒艺术与聪明才智的结晶。

以“飞花令”为代表的饮酒行令,其实是中国人在饮酒时的一种特有的助兴游戏。飞花令属雅令,比较高雅,没有诗词基础的人根本玩不转它,所以这种酒令也就成了文人墨客们喜爱的文字游戏,就连名字也来源于诗词之中。

因唐代诗人韩翃的名诗《寒食》中有“春城无处不飞花”一句,故名“飞花令”。

在第二季《中国诗词大会》中,节目组引进并改良了“飞花令”,为每场比赛设置一个关键字。

不再仅用“花”字,而是增加了“云”“春”“月”“夜”等诗词中的高频字,在场上选手完成答题后,由选手得分最高者和百人团答题成绩的第一名,来到舞台中间,轮流背诵含有关键字的诗句,获胜者直战擂主。

(6)飞花令是什么节目扩展阅读:

跟第一季节目一样,第二季《中国诗词大会》延续“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宗旨,通过现场一百余位诗词达人之间的比赛对抗,带领观众重温经典诗词,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节目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诗歌缘起,到“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盛唐气象,再到“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革命情怀。节目用这些最熟悉、最打动人心的诗词,激发观众的记忆与情怀,带领观众在“熟悉的陌生题”中领会中华诗词文化的精髓。

在微博上,有观众表示,连续多日追看这个节目,“惊叹连连,难得有一个全家人都很有参与感的节目,从老人到孩子,痴迷者众多,可见历史文化之厚重”。也有观众感叹:“《中国诗词大会》答题部分其实百分之七十都是课本上学过的诗词,难度不高,考的其实还是心理素质和临场发挥。”“就喜欢这种不吵不闹正能量满满的节目。”

让观众津津乐道的还有本季诗词大会新增设的环节“飞花令”。节目借鉴了古人的诗词之趣,每场比赛增设一个关键字,由场上选手得分最高者和百人团答题第一名,轮流背诵含有关键字的诗句,获胜者直战擂主。

比如在前晚的比赛中,“飞花令”以“人”为关键词,两位选手你来我往背诵含有“人”字的诗词,最终彭敏不仅战胜场上选手还舌战百人团25人,让网友大呼“这诗词储备我服了”、“有舌战群儒之风”。

⑦ 什么是"飞花令

飞花令
[fēi
huā
lì复ng]
基本释义制
飞花令是古时候人们经常玩一种“行酒令”的游戏。是中国古代酒令之一,属雅令。“飞花”一词则出自唐代诗人韩翃《寒食》中“春城无处不飞花”一句。行飞花令时选用诗和词,也可用曲,但选择的句子一般不超过7个字。

⑧ 飞花令究竟是什么 飞花令有哪些遵守的方式

飞花令,原本是古人行酒令时的一个文字游戏,源自古人的诗词之趣,得名于唐代诗人韩翃《寒食》中的名句“春城无处不飞花”。行飞花令时可选用诗词曲中的句子,但选择的句子一般不超过七个字。河北电视台《中华好诗词》栏目全国率先引进并改良了“飞花令”用于两位选手间的对抗赛,之后《中国诗词大会》等诗词综艺栏目也引进并改良了“飞花令”。
古代的飞花令要求,对令人所对出的诗句要和行令人吟出的诗句格律一致,而且规定好的字出现的位置同样有着严格的要求。这些诗可背诵前人诗句,也可临场现作。
行飞花令时可选用诗和词,也可用曲,但选择的句子一般不超过七个字。比如说,酒宴上甲说一句第一字带有“花”的诗词,如“花近高楼伤客心”。乙要接续第二字带“花”的诗句,如“落花时节又逢君”。丙可接“春江花朝秋月夜”,“花”在第三字位置上。丁接“人面桃花相映红”,“花”在第四字位置上。接着可以是“不知近水花先发”、“出门俱是看花人”、“霜叶红于二月花”等。到花在第七个字位置上则一轮完成,可继续循环下去。行令人一个接一个,当作不出诗、背不出诗或作错、背错时,由酒令官命令其喝酒。
在酒宴上,行令方式还可以有一些变化,如直接说一句带“花”字的诗,“花”字在诗中的位置对应到某客人,此客人再接,如果正好对应到自身,则罚酒。如行令人说“牧童遥指杏花村”,“花”在第六字位置上,从行令人开始数到第六人接令,如果第六人刚好是行令人自己,则行令人喝酒。
此外还有另外一种行令方法:行“飞花令”时,诗句中第几个字为“花”,即按一定顺序由第几个人喝酒。如巴金的小说《家》中有这样一段描写:“淑英说一句‘落花时节又逢君’,又该下边的淑华吃酒。”[2][3][4]
现代改良
河北卫视《中华好诗词》栏目全国首先采用改良的“飞花令”形式的对决,一般出现在决赛环节,形式与后来采用改良版“飞花令”的央视《中国诗词大会》基本相同,选手能在规定时间内说出含有规定关键字的诗句即可。
中央电视台《中国诗词大会》中,节目组引进并改良了“飞花令”,为每场比赛设置一个关键字,不再仅用“花”字,而是增加了“云”“春”“月”“夜”等诗词中出现的高频字,在场上选手完成答题后,由选手得分最高者和百人团答题成绩的第一名,来到舞台中间,轮流背诵含有关键字的诗句,直到有一方背不出,则另一方获胜。获胜者直战擂主。
这种“飞花令”是真正诗词高手之间的对抗,挑战者必须在极短时间内完整说出一联含有约定关键字的诗句。这不仅考察选手的诗词储备,更是临场反应和心理素质的较量,因而“飞花令”的竞赛感很强,电视观赏性很高。比起古人的规则,《中华好诗词》和《中国诗词大会》中现场的“飞花令”要求相对简单得多,对诗句要求没有古代那样严格,选手只要背诵含有约定关键字且诗句不要与双方说过的重复即可,而对关键字的位置则没有要求。

⑨ 央视有一个大学生古诗词的比赛节目

一、央视有一个大学生古诗词的比赛节目是《中国诗词大会》。
二、简介:
《中国诗词大会》是中央电视台继《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谜语大会》之后,由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CCTV-10)自主研发的一档大型演播室文化益智节目。
《中国诗词大会》是央视首档全民参与的诗词节目,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基本宗旨,力求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析,带动全民重温那些曾经学过的古诗词,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于2016年2月12日(正月初五)起每周五晚20:00播出,至2016年4月15日,主持人是董卿,总共有10期,每期90分钟。
三、来源:http://www.moe.e.cn/s78/A18/moe_807/201602/t20160202_2293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