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京戏里面 头上两个长长的羽毛是什么东西

“翎子”也称“雉翎”,传统戏曲盔头饰品。长约五六尺,以数根野鸡尾毛相接制成。剧中英武勇猛人物如京剧中的周瑜、穆桂英等都常戴用。主要作用在于加强表演的舞蹈性,表达剧中人物的感情,并增加装饰的美观。使用翎子的舞蹈身段称“翎子功”或“耍翎子”。凡是头上戴雉尾的小生,一般都是雄健,英武,扮相很英俊,气势很盛的青年角色。
戴翎子的角色大致归纳有这么几种人物 :
第一种是英俊、雄武的 青年将帅。如吕布、周瑜、杨宗保、杨再兴等。
第二种是一些刚健婀娜、武艺高强的女将。例如穆桂英、樊梨花、刘金定、扈三娘一类的角色。
第三种是汉族以外的所谓番王番将。 例如《七擒孟获》里的孟获,《挑华车》里的金兀术等。
第四种是古代的起义首领或 草莽英雄,俗称山寨大王的。例如《瓦岗寨》里 的程咬金,《战太平》里的陈友谅 ,水浒戏里的宋江、卢俊义以及《连环套》里的窦尔敦等。
第五种是神仙、妖魔鬼怪。比如《金钱豹》里的豹子精,《三打白骨精里》的白骨精,《泗州城》里的水母以及《闹天宫》里的巨灵神等,这可以显示出他们的神通广大,法力无边。
第六种是属于非正统王朝的一些武将。比如曹操、孙权,不被民间看作正统,他们手下的将官比如《定军山》里夏侯渊,《走麦城》里的吕蒙都戴翎子。
第七种是很特别的——戏里的刽子手。如《六月雪》里法场的刽子手。还有草鸡大王(不是真正起义的领袖,而是站山为王祸害百姓)。只插一根翎子。这是一种含有 贬 义的处理。

『贰』 插雉鸡翎

有吗,你听的这是哪段儿评书啊?
我听到的一般是比如说到三国里的周瑜,在描述他的相貌、动作时,会借用京剧扮相和表演程式,说他插雉鸡翎,因为京剧里他是小生嘛。类似的还有说岳里的金兀术,一说就是戴着狐狸尾,这个也是京剧里番邦王侯将领的装束。其实历史上的这两个人物肯定都不是这么装束的,至于你说的这种还真没听说过。

『叁』 翎子功对于表演有什么作用

翎子功的名目也不少。翎子,即冠上插的两根雉尾。演员利用翎子程式,对塑造人物形象、丰富表演技巧都有很大帮助。

『肆』 戏曲里面的表演者分别叫做什么

京剧行当又称角色,主要可分为生、旦、净、末、丑五大行当。 1.生行 简称“生”。生行分为须生(老生)、红生、小生、武生、娃娃生等。为京剧中的重要行当之一。 须生(老生):即中年以上的剧中人,口戴胡子(髯口),因性格与身份的不同,可分为安工老生或称唱工老生(如扮演帝王、官僚、文人等),靠把老生(如扮演武将),衰派老生(如扮演穷困潦倒之人等)。 红生:为勾红脸的须生,如扮演关羽、赵匡胤等。 小生:指演剧中的翎子生(带雉翎的大将,王侯等),纱帽生(官生)、扇子生(书生)、穷生(穷酸文人)等。 武生:为戏中的武打角色,穿厚底靴的叫长靠(墩子)武生,穿薄底靴的称短打(撇子)武生。 2.旦行 简称“旦”。分青衣、花旦、武旦、刀马旦、老旦、贴旦、闺旦等角色。旦角全为女性。 青衣:以唱为主,扮演贤妻良母型角色。 花旦:亦叫花衫,以服装花艳为特色,以演皇后、公主、贵夫人、女将、小贩、村姑等角色为主。 武旦、刀马旦:为演武功见长的女性。 老旦:用本噪子演唱,多为中老年妇女。 3.净行 简称“净”,亦叫花脸。净角指脸画彩图的花脸角色,看来并不干净,故反其意为‘‘净”净行分如下几种角色:以唱为主的铜锤花脸与黑头花脸;以工架为主的架子花脸,如大将、和尚、绿林好汉及武花脸与摔打花脸等。铜锤花脸称正净,架子花脸叫副净、武工花脸名武净,武二花脸言红净,在表演风格上均有不同的特色。 4.末行 简称“末”。该行当多为中年以上的男性。实际末行专司引戏职能,如打头出场者,反其义而称为“末”的。 5.丑行 简称“丑”。剧中丑行勾脸,而勾画“三花脸”,面谱与花脸有很大区别。 丑行又分文丑、武丑。文丑中又分为方巾丑(文人,儒生);武丑,专演跌、打、翻、扑等武技角色。根据动物属相,丑属牛,牛性笨,丑为笨的代名词。但舞台上的武丑亦叫开口跳,而能说能跳,表演出活泼伶俐,善演武功武技的角色,此与牛的丑笨性又完全不同。

『伍』 要表演舞蹈<<俏花旦>>,租服装要挺多钱的,现在想自己做服饰,不懂有什么材料可以代替头顶上的雉鸡翎

我觉得做比租还要贵,而且头上那个翎子不是真的很难立起来。。。

『陆』 京剧中什么人头戴雉鸡翎

采用翎子来表达舞蹈动作,早在周朝就很流行了,只不过翎子是拿在手中的。据载古代帝王凡祭祀天地、祖先及期贺宴乐时,分别有“文舞”与“武舞”的表演。“文舞”者左手执籥(一种乐器),右手秉翟。翟,就是用野鸡尾毛制作的舞具。之后,才将翎子插在头上。

『柒』 京剧道具中头上长长的两个羽毛,叫做什么

如果您看过相关的戏剧,包括一些传统的绘画、皮影等艺术作品,就可能留意到一个现象,当孙悟空、吕布等比较英武、年轻的形象出现时,头顶往往要插两根很长的羽毛,这两根毛在戏剧行头里被称为“雉鸡翎”或者“翎子”,很多戏种里都有它。

根据这段文献我们能够知道,汉代有一种冠被称为武冠,或者大冠。如果在左右两边插上双鶡尾,就成了鹖冠。在汉代,虎贲、羽林等勇猛的武士都戴鹖冠。

武冠的形象比较清楚,除了在壁画、画像石等材料中屡有发现,还出土过汉代的武冠实物。考古工作者在甘肃武威发掘过一座新莽时期的墓葬,墓主人头部就戴着武冠。

而鹖冠上之所以选择鹖这种鸟的羽毛,是因为它很好斗,被视为勇雉。曹植曾经专门为这种鸟写过一篇赋文,他说“鹖之为禽,猛气,其斗,终无胜负,期于必死”,也就是说,两只鹖一旦斗起来,就必须要争个你死我活。

『捌』 木雕头戴雉鸡翎拒绝收礼的人,旁边还有两口钟是什么典故

俺真是摆设吧,因为嗯,只是或者是也是有讲究的一种摆设啊,质朴雕真是拒收礼,所以说这个我也不太清楚。

『玖』 京剧演员头上戴的雉鸡翎是什么做的,还是真野鸡尾

应该是纤维做的,做得非常逼真,就像真的一样。

『拾』 有哪些戏剧表演的曲目是体现出扇子的

扇子在文化艺术特别是戏曲舞台中也是不可缺少的传神之物。中国戏曲运用道具讲究一种“虚拟”借代的手法,扇子成了塑造人物的道具之一。扇子与中国京剧艺术的情缘颇深,不少戏剧曲目,本身就以扇取其名的,如《桃花扇》《沉香扇》《芭蕉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