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春节节目
Ⅰ 香港春节有哪些好玩的
春节期间去香港
有哪些精彩的活动呢?
一起来看看吧~

今年的香港新年不仅有传统节目,
还有各种创新玩法!
无处不在的“港式年味”汹涌撩动五感,
在这里度过的新春节庆,
绝对是一段深刻无比的“汪年”记忆~
*资料整理自香港旅游发展局
欢迎留言分享
香港年味活动这么多
你最期待哪一个节目?
Ⅱ 香港春节有什么习俗
香港人踏入新春佳节的第一刻,香港人多半会前往黄大仙庙,争先恐后地要插上“头炷香”,以祈求新的一年里平安顺利、财源广进。所谓“头炷香”,指的是每个人在新一年第一次供奉的香,但不一定要当日零时插,任何时候都是好时辰,最重要是心诚。
在香港的庆年活动中,一向重头的戏是舞龙舞狮,而且都要装饰得五颜六色,风采欢腾。舞狮也称为“狮子舞”,在香港不仅是传统的舞蹈项目,而且也是民间的体育及庆典活动。香港人舞狮大多是一人舞狮头,一人舞狮尾,不同于北方的舞狮——由两人合舞一只大狮子,只露双脚,不但有雌、雄之分,还分文狮、武狮、成狮、崽狮等。
型港人年前也都要清洁一下家中环境,取“除旧布新”之意。继而是置办年货。除夕是团圆的日子,一家人要吃团圆饭。香港人十分注重吃,连菜名都要起个好彩头。团圆饭后,要去逛花市,买年花回家,增加家里的过年气氛。当然,红包压岁钱是不能少的,但香港人一般不包 “大红包”,身上所带的以备不时之需的成迭红包,多数都是装着10~20港币。
大年初一人们会拜亲访友,正式拜年。许多人家都于桌上摆设年糕、油角、煎堆、蛋散等过年应景之食物。
Ⅲ 香港有春晚吗
香港大年三十晚是没有(春晚)的,而香港两间主要电视台(翡翠台(TVB),亚洲电视(ATV))会分别举行春节特别倒数节目的,当晚会请歌星,演员表演节目,当时间还差(十秒钟)便踏入大年初一的时候,大家会一起倒数十秒(从十至一),之后大年初一便会互相祝福的,但气氛不及国内的(春晚)浓厚的.
香港人过大年三十:
之前在年二十八(洗邋遢)巳把房间打扫得乾乾净净,春联,年�,门神张贴整齐,会弄贺年食品(年糕,萝卜糕,芋头糕,油角,煎堆)男女老少换上新衣,除夕之夜,家人团聚,祭祖,吃团年饭,逛花市行大运(未婚者寓意行桃花运),买年花(桃花,水仙花,百合,盆桔)等等,祈求一年平安.
Ⅳ 香港人过春节吗
香港人过春节,且香港的新年法定节假日是3天。
香港春节放假3天,分别是大年初一,大年初二和大年初四。但是实际上香港的假期一共有4天,从初一到初四(香港实行六休一的工作制度,只有周日才休息)。
一般在春节前,香港人都会送年糕或萝卜糕是主流项目。每逢这个时候,酒楼酒店都会准备好等大家来购买送礼,“糕”意思步步高升,而炸油角、糖冬瓜是金银满屋。年夜饭很多都会来一个盆菜,大家站着用筷子捞来捞去,意思是“风生水起”、“越捞越旺”。
香港人很少看春节联欢晚会,因为吃饭后大家很多都会去逛花市,最主要是年三十这天晚上的花市,很多都会特价甩卖。因此维多利亚公园的花市是最热闹的。
而到了初一的凌晨,更多的人会去黄大仙庙上头柱香,祈望信赖一年的好意头,近年更多了游客前往,所以年三十的晚上,大家都很忙。
新年到了,家家户户公司单位都会准备一个装小吃的盒子,这里叫“全盒”。全盒很多格子,通常把瓜子放在中间一格,其他放当地出名的嘉顿利是糖。按香港人的习惯,先吃瓜子好,因为抓瓜子的动作为“抓银子”,寓意新的一年里增财添富。
然后就是给红包,红包叫利是。只要是结了婚的,就要给没结婚的,20元,100元随意。当然20元还是主流,最主要是讨个好意头,钱多少不是重点。
(4)香港春节节目扩展阅读:
香港的公众假日
香港的公众假日融合了东西文化的特色,全年共17天,分别是:元旦日,农历新年(3天),清明节,复活节(三天),五月一日劳动节,农历四月初八佛诞,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七月一日特区成立纪念日,中秋节翌日,十月一日国庆节,重阳节,圣诞节(两天)。
香港长期以来把具有中华文化特色的传统节日列为假日,也深深影响了内地,中国内地于2009年起把部分中国特色节日列为国家统一的法定假日。
Ⅳ 香港的春节习俗是怎么样的跟大陆一样吗
近年来,已很少香港人在农历新年时按传统在家里贴春联、年画的了,取而代之的则在一些商店或家中贴上“生意兴隆”、“出入平安”等的挥春。虽然如此,但贴挥春的原意和贴春联和年画一样,取其吉利之意,希望来年事事顺利,平平安安。
在新年前夕,家家户户为过年而忙碌起来:清扫房屋、除旧布新、采办年货等。在除夕(年三十晚),是一家人团圆的日子,家家户户在一起吃团年饭。团年饭的菜式通常都十分丰富,鸡肉鸭鱼,鲜腊荤素,应有尽有。而且多数菜名都含有吉利的意思。吃过团年饭后,人们通常会到年宵市场去逛花市,买些年花回家,平添了不少过年气氛。此外,不少父母都会派压岁钱给自己的子女,勉励他们好好做人,努力读书和工作。
此外,舞狮、舞龙灯等也会在一些新界乡村、围村中出现,在新年的市区街头上也很难看到的大型的舞狮、舞龙灯的表演了。至于放炮仗、鞭炮等在香港是一律禁止的,不过自一九八二年开始每年农历年初二的晚上,在维多利亚港上都会举行盛大的烟花表演,这已成为这十多年来迎春的一个节目了。
香港被称为“美食天堂”,春节有关吃的习俗也不少,而大部分家庭也会在春节期间吃“团年饭”,一般是在家里设宴,于除夕全家上上下下、里里外外聚在一起,享受晚饭。而饭后的一大节目,首选相信是逛花市了,农历新年期间,港九多处都设有年宵市场,其中以维多利亚公园的花市最大、最热闹。香港市民习惯于晚饭后一家大小逛花市,除夕夜时更是人山人海,摩肩接踵,大家一起欢度佳节。
在香港过农历新年,最开心的莫过于收“利是”的小孩子了,在春节拜年时,到处可以听到“讨”利是的欢笑声。“利是”原为“利事”,取大吉大利宽好意头,同时也成为了春节时与亲人不可缺少的习俗。
大年初一,人们开始正式庆祝新年,他们开始贴春联(挥春)、年画,舞龙,舞狮等,还会走亲友拜年。此外,还有不少过年食品,如:年糕、还有炸成金黄色的油角,煎堆,蛋散等。
过新年有许多的禁忌和习惯:
初一:鸡日—旧时在元旦贴画鸡辟邪祈福(因“鸡”谐音“吉”);
初二:狗日—出外拜年或祭祖;
初三:羊日—“赤口”,易生口角,不宜拜年;田生日,祭田;
初四:猪日—祭财神,老板想将某人「炒鱿鱼」,就不请他来拜神;
初五:牛日—破五,可打破诸多禁忌,五路财神生日,有“接财神”的习俗;
初六:马日—「送神」的日子,把除夕送来的财神纸马烧掉,店铺开始复业;
初七:人日—人的生日,又是聚餐吃喝,放花炮,起烟火的习俗,是“火的生日”。
初八:谷日—诸星下界,因此要祭星,寺庙往往在这天设坛祭星,接受布施;
初九:天爷生日—玉皇大帝诞辰,举行盛大的祭天活动;
初十:石头生日—凡是磨、碓、碾等石制用具都忌动用,烧香祭拜石具。
Ⅵ 大陆与香港过年的方式有什么不同
香港不像大陆习俗一样在家里贴春联、年画,他们是在家中过店铺贴上生意兴隆、出入平安等的挥春。虽然方式有所差异,但是寓意都是一样的,都在新的一年里寄予着身体健康,平平安安,家庭幸福,工作顺利等美好寓意!
放鞭炮在香港是不允许的,所以你若是在春节时候去香港旅游的话你是绝对不会听到鞭炮声的。取而代之的是你会在未对利亚港上看到盛大的烟花表演!众多烟花在天空上绽放,成为了香港春节里的一道美丽风景线!
香港被称为“美食天堂”,春节有关吃的习俗也不少,而大部分家庭也会在春节期间吃“团年饭”,一般是在家里设宴,于除夕全家上上下下、里里外外聚在一起,享受晚饭。
而饭后的一大节目,首选相信是逛花市了,农历新年期间,港九多处都设有年宵市场,其中以维多利亚公园的花市最大、最热闹。香港市民习惯于晚饭后一家大小逛花市,除夕夜时更是人山人海,摩肩接踵,大家一起欢度佳节。
Ⅶ 香港人过春节吗
香港的节日是中西文化结合的产物。这里既保存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习俗,又吸纳了西方文化的元素。 近年来,已很少香港人在农历新年时按传统在家里贴春联、年画的了,取而代之的则在一些商店或家中贴上“生意兴隆”、“出入平安”等的挥春。虽然如此,但贴挥春的原意和贴春联和年画一样,取其吉利之意,希望来年事事顺利,平平安安。此外,舞狮、舞龙灯等也会在一些新界乡村、围村中出现,在新年的市区街头上也很难看到的大型的舞狮、舞龙灯的表演了。至于放炮仗、鞭炮等在香港是一律禁止的,不过自一九八二年开始每年农历年初二的晚上,在维多利亚港上都会举行盛大的烟花表演,这已成为这十多年来迎春的一个节目了。 许多从内地来香港的新移民或来港公干的内地人士,都不愿意在香港过春节,因为他们经常会感觉香港的春节没有过大年的“味儿”。与内地,尤其与北方一些农村比,香港的春节确实“没味儿”。 香港的春节比较清冷、理智、简单。没有人刻意大洒金钱去筹备年货,没有震耳欲聋的鞭炮声,没有家家户户、大房小房贴满对联的红色“海洋”,没有一队队穿著簇新的拜年队伍,没有从早到晚“杯莫停”的马拉松酒宴等浓得化不开的节日气氛。内地过年讲究除夕夜熬年,一家人围坐着边品尝美食边欣赏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香港人很少熬年,只有新移民和一些中资来港工作人员仍然保留着边看电视春节联欢晚会节目,边熬年的习俗。 那么香港人究竟怎么过年呢?香港人由于平时工作繁忙紧张,大多利用春节几天的假期出外旅行,另外有一部分则回内地过年,借机探望一下父母或亲戚朋友。虽然香港是一个比较西化的社会,但许多华人仍然保留了内地过年的习惯,比如年三十吃团年饭,区别只是多在酒楼进行。讲到团年饭,内地所谓的团年饭是指一家人年三十吃的团圆饭,在香港除一家人外,公司也吃团年饭,在香港叫春茗,公司的团年饭通常在春节后吃,除公司全体员工参加外,还会邀请与公司有业务来往的代表参加。公司老板借春茗的机会一方面酬劳辛苦一年的员工,另一方面也答谢合作单位,所以各公司十分注重一年一度的春茗。香港是个讲意头的地方,春茗的菜单也极具好意头,如:喜气洋洋(醉翁生中虾)、遍地黄金(金钱酥蟹盒、发财好市(发菜柱甫大金蚝)、堆金积玉(酿局鲜响螺)、大鹏展翅(翡翠红扒大鲍翅)、金银满屋(福禄鲜鲍甫)、年年有余(清蒸大海斑)、幸福团圆(杏仁露汤丸)、福禄伊面(金菇纹伊面)等。 也有一些市民在三天假期中互相走访拜年,但为数很少,且大部分为新移民。更多的市民则在家里摆四方城搓麻将。至于穿新衣,吃饺子,由于香港是一个比较富裕、先进的现代化城市,穿衣吃饭已不是问题,所以也构不成节日的特色,可以说春节期间人们的服装与饮食与平时没有多大变化。这里需要提一提的倒是“斗利是”。“恭喜发财,利是到来”,这是香港春节期间使用率最高的一句拜年用语。利是,压岁钱也。内地的压岁钱是长辈给下辈,香港则不分年龄与辈份。一般是没有结婚的男女不论年纪大小都可以向亲戚、朋友特别是同事斗利是,多者上百元,低者十元(一般不能给硬币)多少无拘。人们除了互相斗利是外,老板也会给员工开工利是,由数百元至上千元不等。由于派利是比较普遍,利是封的使用量亦十分可观,香港每年春节消耗一亿多个印刷精美的利是封。 相比春节年三十除夕夜,而香港则重视元旦除夕夜。香港的新年除夕夜特别热闹,吃过晚饭后,大批年轻市民便蜂涌到铜锣湾时代广场与中环兰桂坊参加倒数庆祝活动。
Ⅷ 香港人春节看什么节目呢
TVB(无线)也有春节晚会的啊,裴翠台就有,还有很多名星助阵。
Ⅸ 香港的春节是什么样子的
香港春节习俗
农历新年是我国传统上一个盛大的节日,相信没有一个中国人不知道。然而,在香港过农历年,在习俗上和气氛上却和传统的截然不同。
近年来,已很少香港人在农历新年时按传统在家里贴春联、年画的了,取而代之的则在一些商店或家中贴上“生意兴隆”、“出入平安”等的挥春。虽然如此,但贴挥春的原意和贴春联和年画一样,取其吉利之意,希望来年事事顺利,平平安安。
此外,舞狮、舞龙灯等也会在一些新界乡村、围村中出现,在新年的市区街头上也很难看到的大型的舞狮、舞龙灯的表演了。至于放炮仗、鞭炮等在香港是一律禁止的,不过自一九八二年开始每年农历年初二的晚上,在维多利亚港上都会举行盛大的烟花表演,这已成为这十多年来迎春的一个节目了。
香港被称为“美食天堂”,春节有关吃的习俗也不少,而大部分家庭也会在春节期间吃“团年饭”,一般是在家里设宴,于除夕全家上上下下、里里外外聚在一起,享受晚饭。而饭后的一大节目,首选相信是逛花市了,农历新年期间,港九多处都设有年宵市场,其中以维多利亚公园的花市最大、最热闹。香港市民习惯于晚饭后一家大小逛花市,除夕夜时更是人山人海,摩肩接踵,大家一起欢度佳节。
在香港过农历新年,最开心的莫过于收“利是”的小孩子了,在春节拜年时,到处可以听到“讨”利是的欢笑声。“利是”原为“利事”,取大吉大利宽好意头,同时也成为了春节时与亲人不可缺少的习俗。
Ⅹ 香港除夕夜每年 都有什么活动啊你知道吗
(1)除夕夜在尖沙咀的海滨长廊、铜锣湾的时代广场、中环的兰桂坊等地方,都有倒数活动;
(2)大年初一在尖沙咀海滨长廊和文化中心那里有花车巡回 + 团队表演的活动;
(3)年初二在维多利亚港有烟花汇演,加上维港两边平时44栋商业大楼和酒店举行的“幻彩咏香江”,是每年春节大型活动的高潮,历时大约20分钟。
至于全港各大商场还有各自的特备节目、活动、购物折扣和抽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