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剧的核心技巧的内容赏读

“营造幻梦的必要因素。”
──萨姆·斯佩德(Sam Spade),《马耳他之鹰》(The Maltese Falcon)
拒绝了坐在对面的编剧所提出来的12个构想后,这位恐怖片的制片决定要告诉编剧,到底他想要的是怎样的故事,而编剧则正襟危坐地聆听。
大制片轻靠椅背,望着雪茄的烟冉冉上飘,思绪投入幻想之中:“两对夫妻到山间小屋去度周末,却被突如其来的大风雪围困。在欠缺食物及无法下山的恶劣情况下,其中一位男士打算勇敢地下山求救;但不幸的是,这是剩下的三人最后一次看到他。捱过了又冷又饿的一天后,另外一位先生也打算下山去求救;留下两位女士,他摇晃的身影逐渐消失在大雪之中。
这两位女士实在饿坏了,拼了命地总算抓到了一只鸡(是在大风雪中!),并决定直接生吃。其中一位女士设法剖开那只鸡的肚子后,竟然发现了她先生的一截断指在里面!”
这位制片充满傲气地把雪茄塞回口中,装内行地看向编剧,期待着他肃然起敬的反应。编剧——也就是我,冒昧地提问:“手指怎么会跑到鸡的肚子里去?”
听到这句话后,制片马上冲向前,把雪茄指向我并大喊:“我怎么知道,你是编剧!”
这是我所得到的第一个带有警告意味的好莱坞经验──编剧就是要负责把断指塞进鸡的肚子里。编剧的工作,就是要使整个故事合理运转起来。
在电影制作团队中,也唯有熟练、巧妙的编剧所提出的创意,才能使原本混乱的情节,变得在观众看来合情合理。
这本书的内容,主要探讨如何让院线上映的剧情长片的观众感到满意(satisfying)。不是电影批评理论,也不是类似填空题要你回答成功剧本创作的五个简易步骤。这里面没有公式、没有魔法,也没有未知的秘术。相对的,这里面有着如何审视构想的技巧、达成戏剧成功要素的技法、学习以编剧的身份来思考问题等等。这是一位编剧所写的有关剧本创作的书,里面提出的所有建议与观点都是来自于一个编剧经验超过20年、试着以剧作家的身份(而不是从评论家或分析师角度)想问题的写作者。同时,我也在世界多国多所大学院校担任客座教授,教学经验更让我知道如何将剧本创作的技艺传达给别人。
当然,如果你刻意去寻找的话,也会发现许多和本书所提出的建议及范例不同的理论,但这些不同的理论,并不会使书中的建议无效;这些建议也并不意味着否定其他剧作家的成就,我们只是处理方法有所差异而已。各位读者最终还是会自行选择创作的方法,以及所创作的内容。这本书所能提供的,是我多年工作经验积累而得的最佳指导原则。即使我非常坚定地支持自己特定的观点,但是我在这里陈述的所有剧作技巧理论,在编剧工作的应用过程中,也并不是如教条般刻板的。鲁德亚德·吉卜林(Rudyard Kipling)曾说过:“有960个方法可以编造故事,每个方法都是对的。”种种自相矛盾的言论,让好莱坞变得既有趣又疯狂。记下一些现在觉得有用的,剩下的内容留待日后再回头检视。有了多年创作经验之后,就可以将各种建议、告诫、方法,融合成自己剧本创作上的一套学理。
在阅读本书时,手边一定要有支笔,可以在空白处做笔记;阅读时,速记下反应和想法。书中也有好几页是涂鸦作业(scribble exercise),提出了特定的作业和问题,试着激起读者们的反应。涂鸦作业绝大部分应是你即时、直觉的反应,所以在持续读下去之后,可以回过头来删减或更新先前的笔记内容。
请您尽管把本书记得一团乱吧!
这本来就是一本有关创作的书。
好了,可以拿起一支笔,往下读了。我们要去了解,编剧该做什么,才能使观众感到满意
情节必须是经过妥善组织的,即使没有任何视觉效果上的帮助,任何人听到被陈述的故事后,都会对发生的事情感到毛骨悚然或怜悯不已。
——亚里士多德,《诗学》(Aristotle, Poetics)
人类说故事的历史已超过好几千年。我们会蹲坐在营火堆旁边,听着自己族内讲故事的人,把具有魔力的文字神奇地结构为文化上的期望和满足,进而使之成为本族幽秘的神话档案。在许多地方,故事由初期的娱乐需求,进而发展成一种想要创造更动人的情节,并以戏剧方式呈现的品味。不过在亚里士多德和莎士比亚(Shakespeare)将戏剧定位为喜剧(comedies)和悲剧(tragedies)之前,最早的戏剧形式可能是体育上的竞赛——两个对抗者在仪式化的过程中,为了相同目的互相对战,这目的就是:取得获胜的荣耀。
两个裸体的、身上涂满油的年轻人,在沙地上对峙。这两个人都是人中翘楚、上上之选,也都极富技能与活力,而且都是值得尊敬的,是他们自己种族社会认为能代表本族的具有最大力气和勇气的人。其中只有一位会得胜,观众会对胜利者产生支持的举动,一直到整个力量和技能比赛结束为止。
古代的对抗,与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校园或职业篮球比赛,没有太大的不同。我们会因为对母校或是故乡城市的归属感,为竞赛双方中的一边加油,并对其产生忠诚感。虽然运动竞赛极为刺激,但选手和观众可能都不会满足,因为不论谁胜谁负,自己的人生都不会有所改变。不管哪一边获胜,我们的人生和两小时比赛前都没什么差别。
像先前提到的古代选手,被认为是对等且旗鼓相当的,当他们在沙地上翻滚时,其实就有着完全相同的价值感。只要能进到比赛,每一位选手都代表着文化上的价值观——年轻、力量、勇气、技能——不论到底谁赢,结束后他们都可能会一起去共享美食,并分享荣耀。可是当有观众是选手邻居,或是有人下赌注时,竞赛的结果就变成赚或赔的问题了。这时不论输赢,都不再只是精神上的价值(moral valence)而已。
让我们设想一下,一个好人和一个坏人在对战。两个人各自代表了一种价值观。其中一种,我们称之为好的,因为我们和观众都有与其同样的价值认定;另外一种则是坏的,因为我们的法律和行为准则并不认同这一价值观,更不能与之共存。假如这些对抗者是为我们而战,也就是说我们是和对战结果紧密相连的,那我们的生活便不可避免地会因对战结果而有所改变。假如坏人赢了,我们的生活将会被逆转;若好人得胜,我们的生活会过得更好。在这样的情形下,我们就和结果所带来的可能的改变,更加息息相关。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了赌注出现;这时,我们也就有了戏剧(drama)。
戏剧就是冲突。这是有关一个人和另外一个人冲突的问题。然而这不仅是敌对的问题而已,戏剧是会给主角生活带来明显改变(significant transition)的冲突——这转变会改变主角们和他们周遭的环境。
……

② 编剧的核心技巧的介绍

《编剧的核心技巧》,美国尼尔·D·希克斯所著,廖澺苍译,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咨询有限责任公司于2012年1月出版。

③ 我想学写剧本,有什么书教写剧本

推荐一本业内公认的编剧宝典罗伯特·麦基的《故事》
《故事》简介:
《故事》是全世界编剧的第一必读经典,至今,仍属于美国亚马逊最畅销图书中的Top 1%。集结了罗伯特·麦基30年的授课经验。2014年《故事》中文版全新修订升级。
书 名:故事:材质、结构、风格和银幕剧作的原理
作 者:罗伯特·麦基
原版名称:Story:Substance, Structure, Style, and the Principles of Screenwriting
译 者:周铁东
ISBN:9787201088334
类 别:影视艺术理论
内容简介
自1997年初版以来,《故事》一直是全世界编剧的第一必读经典,至今,仍属于美国亚马逊最畅销图书中的Top 1%。 集结了罗伯特·麦基30年的授课经验,本书在对《教父》《阿甘正传》《星球大战》等经典影片的详细分析中,清晰阐述了故事创作的核心原理,其指导意义不应只被影视圈的人所认识,更应得到小说创作、广告策划、文案撰写人才的充分开发。
2014年《故事》中文版全新修订升级,译者周铁东拥有深厚的国内外影视行业实践经验,文风犀利。新增58条专业术语和背景知识注释,补充了未被原书整理进附录部分的剧作资料,同步更新458条所涉及影片、作品的中文信息,采用特殊开本和全新的封面材质。
作者介绍
罗伯特·麦基
生于1941年1月30日,剧作家、编剧教练。因连续剧《起诉公民凯恩》获得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奖(BAFTA)。 1981年,受美国南加州大学邀请,开办“故事”培训班,随后创办全球性的写作培训机构,学员超过6万名。其中,60人获奥斯卡金像奖,170人获美国电视艾美奖,30人获美国编剧工会奖,26位人获美国导演协会奖。被《指环王》《霍比特人》编剧兼导演彼得·杰克逊称为“上师们的上师”,长期担任迪斯尼、派拉蒙、20世纪福克斯、皮克斯工作室等机构的专业顾问。

④ 关于电影方面的书籍有哪些

一、《认识电影》

本书是一部涵盖了各种戏剧性场景和不同摄影风格的场面调度“兵法大全”。《场面调度:影像的运动》(插图修订第2版)中介绍的各种调度案例囊括了狭窄受限空间、开阔空间与人物众多的聚会场景。

五、《分镜头腿本设计教程》

《分镜头腿本设计教程》通过清晰的概念叙述、翔实的实例分析、完善的知识总结,传授给读者为各种媒体(电影、电视、动画、交互式媒体)制作电影分镜头脚本的技巧。

⑤ 我想做编剧应该怎么做

首先对影视作品的结构要了解(第一幕,第二幕,第三幕都是做啥的),要知道观众的心态(不是说喜好口味,而是观影习惯,比如说什么时候开始出现腻烦,什么样的安排在什么时候出现)。

文学功底扎实是很有编剧优势的,但是这并不代表这就能直接写出好剧本了。就如同,话剧编剧和影视编剧的区别。

文学却可以用文字来展现人物内心,还可以用修饰和比喻来描写细节,但是影视就完全不可以,比如他眼里的泪水就如同水晶一半晶莹剔透。这种东西导演看到了会开骂的,这让人怎么拍嘛,又不是诗电影。

影视是画面叙事的,所以一个好的编剧需要知道自己的文字写出来后大致会有一个如何的效果,但这不代表说你可以帮导演想这个镜头怎么拍。

一个好的编剧要学会一些基本的影视知识同时掌握编剧理论。同时把全部精力投入文学本的创作,不要用自己的思维影像导演。编剧是负责编故事的,而不是负责表现故事的。

⑥ 编剧的核心技巧的本书特点

●内容更新,呈现出轻松愉快、清楚明晰的风格,将好的剧作的根本特质归纳总结在几个简明扼要的章节里,简洁精要,便于快速把握。
●提出审视故事构想的十要素,为编剧新手在“想要知道什么”和“需要知道什么”之间提供了完美的平衡。
●编剧新手的入门指南,必备手册,有经验的编剧也应每隔六个月重读它一次,电影编剧的非凡技巧尽在书中。

⑦ 编剧的核心技巧的著译者简介

尼尔·D·希克斯(Neill D. Hicks),曾为美国政府一个秘密机构工作,但之后该机构却不承认他的存在,于是尼尔顺理成章地成为一位擅长写作惊悚和动作冒险影片的编剧,也长期担任电视编剧。1996年,他同时为两部世界票房大卖的影片做出极大贡献,分别是美国的《红番区》,和亚洲的《警察故事之简单任务》。他在好莱坞负责编写的其余剧本,包括广获赞誉的《正义战警》,由克里夫·罗伯森和苏珊·布莱克利主演;还有由皮尔斯·布鲁斯南出演的《亲密杀手》。近来,尼尔同欧洲的电影制作者保持着密切合作,如导演了《部长大人》的北欧影人保罗-安德斯·西玛。他也是戏剧导演,贡献了多种多样的作品,如吉尔伯特和沙利文的《帝王》以及莎士比亚的《驯悍记》。尼尔同时也是UCLA编剧推广教育课程的资深讲师,并在这里荣获了杰出讲师奖。另外他还在西北大学、威斯康星大学、加州州立大学、加拿大电影电视理工学院出任客座讲师,并且是挪威电影研习中心的顾问。
廖澺苍,纽约理工学院艺术硕士,现为台湾玄奘大学新闻系讲师,台湾艺术大学广播电视系、电影系兼职讲师。有《影视编剧基础》、《影视摄影与构图》等多部译著。

⑧ 编剧的核心技巧的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为资深编剧、美国多所学校编剧课程教师,他以自己多年积累的丰富创作经验,提出审视故事构想、理顺银幕故事脉络的十要素,教读者循序渐进,实现叙事上的合理与完整;他主张从编剧角度、以编剧的思维方式来思考,讨论故事的类型,使创作者自剧本写作之初就能够对剧本方向有清晰的思考与把握;他探讨故事的角色和动机,致力于保证剧本从故事的原始驱动力到文本呈现均保持合理、周详又独特。本书语言幽默,充满智慧,是影视剧本写作入门必读之书。

⑨ 你有哪些有用的编剧技巧

别人的脑洞这么大,编剧技巧可以学一学
在商业类型片的世界里,好创意是可以反复使用并被广泛证实确实行之有效的,最简单的方法比如转换故事类型或背景,将男女主角换成更大牌的明星,追加制作和宣传成本到足以引起最多媒体重视的程度……但操作时需要巧妙掌握规律并最大程度地获取新形式。
喜欢我们的文章吗,今日中国,每一天一篇精彩视频,好文章!
好莱坞中有不少相当精彩的故事创意及其附属品的运行规律,下面是几个非常实用的创意元素和构思。
《第六感》(The Sixth Sense)
第一种创意:死去的人
1999年,年仅28岁的印度导演M·奈特·沙马兰在好莱坞拍摄了惊悚电影《第六感》,影片讲述了一个儿童心理学专家(布鲁斯·威利斯)试图帮助一个可以与鬼魂进行沟通并深受其困扰的男孩(海利·乔·奥斯蒙特),就在他开始取得重大进展之时,他却惊骇地发现,自己之所以可以和男孩进行沟通,并获知“另一世界”的秘密,竟然是因为自己早已在一年前的意外枪击中死亡,他自己就是一个鬼魂!该创意在两年后即被影片《小岛惊魂》成功效法。《第六感》的创意可能得益于导演印度文化背景对死亡的反常规认识,一个对死亡浑然不觉的男人,对自己已经死去多时这一现实感到错愕与惊骇,实在吓到了所有人。而这个创意也绝不是凭空而来,历史上有不少成功小说都曾以死者的主观视角展开叙述,《第六感》只是故意藏匿了“我知道自己已经死了”这个特殊前提,从而达到出人意料的震惊效果。《小岛惊魂》显然“抄袭”了《第六感》的这一核心创意,但你几乎不会感到雷同,因为它借助妮可·基德曼出众的外貌和表演,貌似远离现代纽约的二战背景,以及西班牙导演阿曼巴不俗的导演手法,营造了一种全然不同的影片氛围。
鉴于复制这一创意的难度较大,而且失败率很高,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好莱坞没有出现大量跟风之作,但这一创意的启发性,却是空前的。比如死者与生者共存可以催化奇妙的戏剧感,就很可能是影片《第六感》带给我们的另一启示。2007年美剧《幻想警探》便巧妙利用了这一启示,该剧由导演过《申肖克的救赎》的弗兰克·德拉邦特执导,剧本台词一流,由好莱坞过气男明星杰夫·高布伦扮演的迷恋黑色电影的洛杉矶警探,他是个想象力惊人的中年男人,在办案过程中,总是能幻想出正在侦破案件中的受害人,并在和死者的秘密沟通中发现案件的蛛丝马迹,最终成功破案。这样的故事,让人很难相信它丝毫没受到《第六感》的影响。此外,惊悚片《隐形人》也借鉴了这一创意。有趣的是,在印度电影里我们也可以看到这样的故事,比如在爱情喜剧片《黑帮老大再出击》里,男主角就通过自己幻想出的甘地,赢得了他那令世人瞩目的爱情。
另一个典型创意可能也来自《第六感》的启发,2005年,由马克·弗斯特导演的《生死停留》,以其精彩绝伦的剪辑手法征服了无数观众,而整部电影竟然是一个死者在弥留状态下的逼真幻觉。这个故事“独一无二”的创造性是对《第六感》的巧妙升级,大卫·毕诺夫的剧本再次将死亡的戏剧性和游戏性推向了一个电影化的极致,令人久久难忘。
《心慌方》(Cube)
第二种创意:封闭空间
封闭空间是恐怖片,特别是低成本的美国恐怖片最常用的故事场景,B级恐怖片大都会使用这种利于控制成本的方式构架故事。最近几年,把这一类型发挥到极致的恐怖片是《电锯惊魂》,该系列的过人之处在于,常见的封闭空间正邪角力变成了一个个令人不安和却引人兴奋的死亡游戏。而加拿大电影《心慌方》则堪称此类型恐怖片的另一极端,它通过空间的最小化和不断地空间切换将不同人物挤压出各自的野心贪婪或正义坚持。在英国恐怖惊悚片《黑暗侵袭》里,导演(尼尔·马歇尔)则把洞穴冒险和女性惊悚主义融入残酷故事,也很成功。
封闭空间对向人物施加强大的外部压力非常有利,同时,空间本身也能形成一个特殊角色,比如《异形》系列里的太空船、太空监狱。这种设计,有时候也会被用于那些负责探讨人类复杂心理和人际关系的艺术电影,比如塔科夫斯基的科幻片《飞向太空》或者罗伯特·奥尔特曼的《高斯福庄园》。
第三种创意:记忆碎片
将主人公设计成一个失去记忆的人,这是悬疑故事常用的技术手段之一,它几乎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次类型电影,但像克里斯托弗·诺兰的《记忆碎片》那样,在主人公失去记忆的前提下,又采用眩目的倒叙手法讲述故事,则实在令人耳目一新。在克里斯托弗·诺兰最精彩的那些故事里,他总是既担任导演又兼顾撰写剧本,2006年的《致命魔术》也是这样,影片没有延续“失忆”这一典型情节,而是把最大悬念通过“谋杀复制人”这一关键动作表现出来,充满了令人惊讶的戏剧张力。
《记忆碎片》(Memento)
在好莱坞天才编剧查理·考夫曼的作品《美丽心灵的永恒阳光》里,“失忆”也被作为一个关键道具发挥地淋漓尽致,并几乎达到了此类叙事艺术的终点。在这个感动了无数人的爱情故事里,由喜剧明星吉姆·凯瑞扮演的乔尔,发现交往两年的女友克蕾婷(凯特·温斯莱特)到一家名叫“忘情诊所”的地方把一切有关他的记忆删除。眼见甜蜜爱情一去不回,痛苦之余为了报复,乔尔决定也到那家诊所把关于克蕾婷的记忆全部删除,但记忆清除程序启动之后,他却开始后悔。想起种种甜蜜往事,他发现自己并不想真正忘掉克蕾婷,但清除程序不可逆转,他只好在自己的记忆里一路狂奔,在一切消失之前想方设法保全这份爱的回忆。
这真是一部令人心碎的电影,对爱情与记忆的辩证解析击中了当代人的情感软肋,它既是一个技巧纯熟的故事,又能在技巧之上唤醒和刺痛每个人内心的情感记忆,实在相当高明,妙不可言。相比之下,像《玩命记忆》这样的故事则不免显得小气,它讲的是一个谋杀者因为意外而短暂失忆,醒来后被误导,破坏了劫匪的绑架计划,成功解救了人质,但记忆苏醒后他才发现,原来自己是这起绑架案的策划者。不过这倒是个很有趣的讽刺作品。
假借失忆编织推理落网、爱情陷阱的故事实在太多,开具一份漫长的清单似乎并不困难:《初恋50次》、《特工狂花》、《我脑海中的橡皮擦》、《谍影重重》、《我是谁》、《灵幻夹克》、《鸳梦重温》……关键在于确定影片的类型,并置换故事背景,有关失记的故事,还有很多花样值得探索。

⑩ 编剧的核心技巧的出版信息

著 者:(美)尼尔·D·希克斯(Neill D. Hicks)
书 号:978-7-5100-3944-7
印 张:11 插页 4
字 数:163千
版 次:2012年1月第1版
印 次:2012年1月第1次印刷
出 版: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咨询有限责任公司